首页>检索页>当前

卓越计划观点扫描

发布时间:2019-05-06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金龙:卓越教师培养的关键是要弄清楚什么是卓越教师,以及如何评价卓越教师。所谓卓越教师,第一阶段是刚毕业时,检验师范生是不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是否具备胜任教师岗位的能力;第二阶段是毕业后的3—6年,检验师范生教出来的学生质量是否优秀。关于如何评价卓越教师,应该给予教师更大的自主空间,只有多样化的卓越教师才能培养出多样化的学生。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庭胜:“一核一体六性”师范生培养体系中,“一核”即确立培养目标并从教育理想、信念、情感、知能、意志等方面构建五位一体要素结构;“一体”即构建为基础教育各学校输送新入职教师的完整培养体系以及本科生、研究生并存的双层次培养体系;“六性”是指培养主体的协同性、课程结构的层次性、培养策略的多样性、平台建设的立体性、实践教学的丰富性、队伍发展的引育性。

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孟召学:建议制定教师教育的学科制度,在部分师范大学增设课程与教学论和师范性质的专业博士点,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厚度和教师人才培养层次;出台并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制度与政策保障,确保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在招生培养、临床实践、职后教育等方面顺利开展,从而培育更多“临床专家型”的卓越教师、知名的教学名家和著名的教育大家。

山东师范大学宣传部崔勇: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存在连续性问题,本科阶段二次遴选的优秀师范生一般在研究生推免或考研过程中选择更高水平和层次的高校,应将推免名额进行精准界定,留出卓越教师培养的专门推免计划;优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存在问题,部分优质中小学校不愿让师范生上课实践,应增加中小学校承担社会责任的考核指标,将师范生教育实践列入其中。

长春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陈爱梅:在教师教育改革中,师范院校要避免盲目扩张非师范专业,忽略对师范专业的建设和投入;要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理念,而不是跟在基础教育改革后面亦步亦趋;要在夯实师范生教师基本功上下功夫,增强师范认证的权威性;要解决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师资短缺问题,需要进一步扩大公费师范生的政策扶持范围,从经济欠发达地区优选生源。

辽宁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洪英:学校坚持师范生招生比例超过50%,并重点保障师范专业建设,师范类专业覆盖中、小、幼、特全部学科;“4+2”模式的本硕贯通培养,目前对于省属师范大学来说还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建议按照分层次分类别原则,给予有博士授予权的培养单位必要的支持和政策扶持,在部分学科允许采取“4+2”培养模式。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王光明:引导和鼓励相关高校自主设置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二级学科,如科学教育、数学教育、STEM教育、环境教育;设置“学科教育”博士专项计划、博士后专项计划,给予专项指标,打造“学科教育”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海外留学计划,大力培育优秀“学科教育”科研和教学团队;增设“学科教育”类别核心与CSSCI期刊。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设立“学科教育”专项课题。

杭州师范大学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倪洪江:地方师范院校在主动探索学校和政府、中小学等多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上大有可为。各级教育部门应在教改实践、政策要求上大力推进,鼓励基础教育领域的优秀师资回流到师范大学课堂;地方政府应在资金、协作实操上给予地方师范院校足够的扶持,努力形成以“大学主导、集团理事会指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特点的UGCS(大学—地方政府—街道社区—学校)多主体协同治理模式。

沈阳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涂淑梅:在实践中探索推进教育硕士独立学院制管理模式,构建以特色化教育目标体系为导向,以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心,以网络教育和案例教育为两翼,以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为牵引,以教师教育文化熏陶为保障的“五以”培养模式。

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黄鑫: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强做优实践教育基地,探索实习“双选”模式,推进专业与教育实践“双导师”制;坚持“卓越”与“民族”特色,培养造就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

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周长山:严格教师准入制度,综合考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选拔具有适合教师职业的健康人格和心理素质的人才;加强师范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在教学实践中用科学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狠抓教育实践质量监控,完善教育实践过程管理和评价体系。

忻州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乔永生:以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为核心任务,构建“五个相结合”的教师教育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围绕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按照“入行训练、基础实践”“专项训练、模拟实践”“教学反思、岗位实践”“教育服务、研习实践”四个层次,将实践育人贯穿到教师教育全过程。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严国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要更多关注基础教育教师特别是小学和幼儿园师资的培养,从招生改革、师范院校建设、就业导向、条件待遇保障等方面多管齐下,切实改变优秀考生不愿报考师范院校,优秀师范生不愿从教,师范院校学生和小学、幼儿园教师“阴盛阳衰”,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留不住人才,教师准入门槛不高等困境。

贵州师范学院宣传部副部长冯建国:关于西部地区优质基础教师教育培养培训,国家在扶持方面侧重于高层次人才队伍或平台建设的项目,侧重于学位点的合理布局等;管理部门应建立科学的资源分配机制,通过优化学科建设解决师范院校卓越教师培养;引领正确导向,卓越教师培养不完全是把顶尖学生拉进来,只需相对优秀的人才到教师队伍即可。

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徐根松:首先要在抓生源质量上下功夫,将师范生招生放在提前批录取,在考试中设置面试环节,通过三笔字、口头表达、特长展示等考查考生的基本素养。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对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课程等,设置统一标准。打通高校和中小学师资流动通道,鼓励中小学教师走进高校课堂,师范类教师职称评定也要将有到中小学任教的行业经历作为必需条件。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06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