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五育”并举,传承辟新

发布时间:2019-05-15 作者:方军 来源:中国教育报

如何传承百年学校文化,在今天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目标?浙江省舟山中学(下文简称“舟中”)经历近些年探索,丰富完善学校“五育”并举内涵并对其务实执行,给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在传承中赋予时代动力

1921年办学伊始,作为学校前身的定海公学初创者,就借鉴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主张“五育”并举。自此,一代一代舟中人筚路蓝缕,奠基了厚重的校园文化。特别是首任校长董景安离校时留下的“博爱”校训,以及后来积淀的“从严求实、开拓创新”的校风和学风、“严爱融教,笃实敬业”的教风,都支撑着我校管理、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在求真务实中有序开展。而从中提炼的舟中“崇学、务实、奉献、卓越” 的核心价值观,更是引领舟中为践行“五育”目标追求,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保证和不竭的精神动力支撑。

然而,百年舟中文化,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而是把优良传统不断与新的时代要求相结合,打造为舟中厚重清新的品牌。比如,对“严实”自主学习力的传承与活动德育的提炼;再如,进行劳动教育补短、审美情趣培养以及实施全员体育健身策略等,给薄弱环节接上发展的地气;还如,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综合素质评价推进以及高质量实施实践课程等,把时代要求落地为现实选择,等等。通过在“五育”实施中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师生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与创新者。

舟中办学初期,黄炎培、陶行知、陈鹤琴等先贤作为办校顾问,在贯彻“五育”并举的要求上,强化“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念。进入新时代,学校在培养目标确定上,克服育人与育分的矛盾,实现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在教育践行中,学校协调处理各方关系: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坚持专业素养与师德修炼相结合,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价值引领;在管理模式上,坚持垂直管理与扁平化管理相协调,既彰显扁平化管理的效率又强化处室的垂直管理职能;在校本教研中,注意教研组与备课组建设共生共长,厘清职责与要求,解决当下教研组虚备课组实、教研组冷备课组热的矛盾;在家校协作上,画好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同心圆,将“五育”目标转化为师生家庭共同的价值追求。

    在落地中坚守知行合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五育”并举似乎总悬在高处而难以落地。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难以冲破传统的以分数为核心的桎梏。为此,近些年学校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进行了改革探索。

学校引导教师“知”方向——深入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与“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要求,“知”规律——深入学习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理论从而内化学生成长规律与人才培养规律,“知”方法——熟识认识论、实践论、矛盾论、辩证法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便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在工作谋划上,学校坚持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五育”发展具体目标拟定坚持连续性、具体化、可行性,但在实施策略上又要接地气、扣生情、有创新。在工作执行中,坚持全员执行与示范引领相结合,沿着思路干、围绕清单干、聚焦重点干、瞄着问题干,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不讲效果、不计成本、选择性地落实。

通过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实现德育为首。同时,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倡导教师从坐班管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尝试以晚自修管理改革为切入点,张扬自主学习的优良传统,因班制宜探索适合班情的自修管理模式。为提升智育,学校改革教研组的校本教研:立足于课堂互助观课,强化集体备课、试题命制、课题研究;强调教研组全员参与,克服名师、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缺位现象;确保教研程序完整,克服只有课堂听课、没有集体评课,只有个体授课、欠缺课前磨课,努力增强教研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在反思中不断奋进超越

贯彻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必须在张扬德育、智育的基础上,奋力补上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的短板。为此,学校在上述环节拉升奋进目标,形成奋进合力,深化奋进效果,把“奋进之笔”落实为奋进之效。比如,劳动教育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围绕全局、变局、布局、格局等做好研判,进行科学决策。一是立足课堂,发掘学科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功能,强化学科教学的实践应用环节,特别是要将高中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二是强化校内劳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划分卫生包干区,开辟班级、学生绿植“责任田”,重视劳动任务分配与检查、评比、反馈、表彰各环节的落实。三是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研学旅行营地等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与学工学农学商实践。四是鼓励学生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指导家长转变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学校要求每一个人,必须用法治的思维,时常反思自己的各类教育教学行为。在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同时,更要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纠正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保证学生充分的睡眠时间,提升“防近”实效;丰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活动课程化、课程德育化,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法治教育,努力推进“活动德育”品牌创建。除此,学校还增加学生体育锻炼与课外活动课时间,提高跑操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开足开齐开好艺术鉴赏课程,不定期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美术展览、音乐展演等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既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又能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操上的陶冶。当然,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保护渠道,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作者系浙江省舟山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15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