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人民大学送别“老校长”

袁宝华先生遗体告别仪式5月21日举行

发布时间:2019-05-21 作者:本报记者 高毅哲 来源:中国教育报

5月21日,是社会各界参加袁宝华先生遗体告别仪式的日子。

这位度过103个春秋的老人,一生经历丰富。当他是青年学生时,他的身影出现在“一二·九”运动的最前沿;当他是抗日先锋时,他的身影闪现在豫西南的郁郁青山间;当他是国家干部时,他的身影奔忙在各地火热的建设一线。

而为广大教育界熟悉的他,则是尊师重教、爱护学生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1985年到1991年,袁宝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在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袁宝华在人民大学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为人民大学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人大期间,袁宝华提出“要把人民大学办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在他的倡议下,人大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领导小组,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等4门新的政治理论课。他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密切联系实际,既要联系我国的实际,又要联系当代世界的实际,还要联系青年思想和心理发展状况的实际。

在袁宝华的倡议和推动下,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机构,随后中央也决定组建国家行政学院,由中国人民大学负责筹建工作,袁宝华亲任筹备组组长,带领筹备组积极推进领导班子建设,确定培训方案,制定章程,选择校址,招揽专家学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的建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担任人大校长期间,袁宝华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他经常同老教授促膝谈心,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听取他们对办好学校的意见。他特别强调“民主办校”的问题,指出“要把人民大学办好”必须“紧紧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发挥教工民主管理的作用”。

袁宝华对年轻教师和青年学生格外关心爱护。他强调:“要提拔年轻干部。要大胆选拔、起用有才能的年轻人,把他们放到各级领导岗位,给他们锻炼机会,使他们很快成长起来。放到岗位上,就要信任他,放手让他工作,出了事,领导承担责任。当然对青年人既要培养、使用,也要严格要求,培养青年人也包括在学术上奖掖后进。”

每年新学年开学,袁宝华都要举行学生座谈会,请新生谈入学感受,请老生谈暑假回家乡的情况,既沟通了思想,又提供了一个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的平台。他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及其他假日,借回乡探亲、学业实习等机会,做社会调查,并亲自为《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论文集》撰写序言。

袁宝华曾经提出:“人大办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做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学们首先应当是坚定的、清醒的革命者。坚定,就是遇到困难不动摇;清醒,就是遇事不糊涂。”

尽管在人大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因为他的远见卓识和踏实工作,使他在人大的六年半时间成为人大复校以来改革和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时至今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广大师生的口中,依然保持着对袁宝华的亲切称呼——“我们的老校长”。

本报北京5月20日电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21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