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期待童年有更多优美儿歌相伴

发布时间:2019-06-05 作者:张贵勇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前启动的“艺术行动2019儿童音乐共创计划”,联合俞峰、鲍元恺、郎朗、周海宏等知名音乐专家,共同为儿童创作优秀儿歌作品。一些明星歌手也在知名的音乐平台上唱响不同时代的儿歌,让儿童感受音乐的美好。

相比于可见的用具,优质儿歌可以说是更有意义、更具含金量的儿童节礼物。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儿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些经典的儿歌作品,以其富有美感的歌词、引人愉悦的旋律,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在无形中浸润着童年的心灵,成为他们成长的好伙伴。进入互联网时代,儿童依然需要与时俱进、寓教于乐、旋律优美的儿童音乐,让心灵从小受到艺术的感染与熏陶。

但不得不承认,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儿童歌曲目前还比较匮乏,近些年口口传唱的依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螺号》《卖报歌》《让我们荡起双桨》《雪绒花》《一闪一闪亮晶晶》《虫儿飞》《外婆的澎湖湾》等老歌,难以满足儿童对儿歌的巨大需求。一些儿童通过短视频等平台,大量接收的是各种低俗、媚俗、过于成人化的音乐;一些幼儿园播放的也往往不是十分切近当下儿童生活的歌曲。尤其是在艺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因缺少优质儿歌的引导以及正确的音乐启蒙,儿童从小受到的心灵影响可想而知。

背后的原因,与儿歌创作队伍老化、创作者年龄偏大、创作队伍青黄不接、创作长期利润不高有关。平台推广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即一些高品质的儿歌作品无法在更好更大的平台上得以推广,没有被更多儿童所接触、熟知。从这种角度看,让优美儿歌与童年相伴,用高品质的儿歌塑造儿童的价值观、提升其审美意识,一方面需要吸引和鼓励更多音乐从业者为儿童创作富有时代气息、与童心深度契合的儿歌作品;另一方面需要借助优秀的社交、数字音乐等高效触达的互联网平台,让优秀儿歌作品被传唱,拉近其与儿童之间的距离。

任何时代留下的歌,都有时代的特性,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生产生活。进入新时代,固然需要继续传唱那些家喻户晓的经典儿歌,也需要大量讲述新时代儿童学习与生活、符合他们的心理与审美趣味、能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新儿歌。而这些作品一定来自懂音乐、懂教育、更懂儿童的创作队伍。例如,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创造有利条件,使其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来创作儿歌,如为经典古诗词谱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优美的旋律印在孩子心中;让更多音乐人走进中小学,和孩子深入交流,体味儿歌的魅力。

创作更多更好儿歌作品,离不开社会各界倾力合作。应该看到,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民间社会力量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如联合各大艺术院校和专业院团所进行的“互联网+艺术教育”模式,已经焕发出很强的生命力。这种模式为乡村儿童开启艺术启蒙,通过积极推动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培训与实践,在乡村小学开设互联网音乐教室,举办音乐夏令营和梦想音乐会等活动,联动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借助互联网科技,为儿童带来更多寓教于乐的音乐体验,让更多乡村孩子迈出唱响儿歌、爱上艺术学习的第一步。

儿童对优秀儿歌的亲近程度,能不同程度影响其精神世界与自身的幸福感。当下有必要高度重视儿歌的教育价值,有必要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儿歌创作,让优秀儿歌在童年广为传唱。社会各界在这方面达成共识,在幼儿园、小学营造唱响优秀儿歌的氛围,儿歌才能在更多儿童的心里生根发芽,真正成为童年的美好回忆。

(作者系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05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