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父爱的4张面孔

发布时间:2019-06-20 作者:本报记者 张贵勇 来源:中国教育报

儿子上中学后,不再像以前那样主动、热情、爱跟我聊天,经常会拒绝我的要求和诚恳建议,原来父慈子孝的氛围似乎荡然无存。我吼他几句,或者表达不满,一开始还有点儿效果,后来却陷入死循环,让我深感受挫。

不少初中生家庭都存在亲子关系骤然紧张的现象,有的冲突激烈、持久,甚至发生让人触目惊心的极端事件。内在的必然并非孩子进入了所谓的成长叛逆期,而是父母依然用老眼光、用小学阶段的教育方法来对待已然长大的孩子。父母强烈的控制欲背后,其实是对孩子不再顺从、乖巧的反感,是权威被撼动的不安,以及渐渐对孩子未来失控的惶恐。

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父爱不能只有一种“打开方式”,不能只有一张面孔。除了一以贯之地作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保护者、观察者,父爱要因循孩子成长的不同“节气”而不断“变脸”,在孩子的幼年期、童年期、青春期、初显成人期转换教育的侧重点,帮助孩子爬山过坎,在逐渐放手中稳固亲密关系。

幼年期:父爱的面孔是玩伴

学前6年,是孩子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期,这时候的父爱要体现一种童真与谐趣,父亲要扮演好孩子的玩伴角色。

既然是玩伴,就需要拿出时间和诚意,尽量多陪伴在孩子身边,一起游戏、一起阅读、一起看世界。许多孩子在城市里长大,父亲不妨带孩子到农村去玩抓虫子、做弓箭、捉小鱼、钓青蛙等游戏;有的孩子成长于狭小的空间,运动量不够,父亲可以和孩子一起踢足球、滑轮滑,玩警察抓小偷等各种游戏;孩子如果比较内向,父亲可以有针对性地一起玩过家家、演戏剧、小主播等游戏,鼓励孩子一点点树立信心。

玩伴角色的深意不只是让孩子有个好伙伴,让独生子女的童年不孤单,而是玩出花样、玩出名堂、玩出能力,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信任,丰富孩子的生命体验,为孩子小小的心灵注入安全感。

为了让玩伴角色更出彩,父亲要放下所谓的面子与权威,把自己当作孩子就好,不必一本正经、装腔作势。亲子共读时可以抑扬顿挫、变换声调,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做游戏时可以享受两小无猜,发扬游戏精神,使双方更快进入剧情,专注于游戏的乐趣。

幼年期父亲与孩子玩得好、谈得来,为增进亲子关系做了重要铺垫,有助于奠定家庭教育的良好底色。孩子未来是否有幸福感和责任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这一时期。

童年期:父爱的面孔是学长

小学6年,是孩子心性发育、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此时父爱应该是亦师亦兄的学长模样,即在陪伴孩子的同时,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方式,让孩子具有基本的礼仪礼数和待人接物能力,并发展出自己的兴趣与特长。

在学习方面,父亲要关注孩子的写字姿势、拼音基础、算术能力等,但不必每天像监工一样时刻紧盯着,只需要在闲暇之余看一看,督促一下即可。在学习之外,多关注孩子的情绪管理、同伴交往、师生关系、兴趣发展等,引导孩子内心平衡,有礼有节。此时的父亲要像一位学长,用温柔敦厚、娓娓道来的姿态与孩子相处,避免大吼大叫、暴风骤雨。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与体会,给孩子正确、及时的指引。

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对生活的信念,是在童年期奠定基础的。因此,父爱的学长面孔不能忽略价值观层面的引领,多给孩子讲讲自己的成长故事、对待挫折的做法,有助于孩子精神立起来、格局大起来、为人正起来。

青春期:父爱的面孔是朋友

到了中学阶段,孩子逐渐进入学习力、自制力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期,此时父爱的面孔是朋友,平时或许隐身,当孩子有倾诉欲望时,做好倾听者;在孩子需要指点时,给予恰到好处的建议;在孩子需要鼓励时,为之加油呐喊。多些换位思考、理解宽容,是这时亲子关系的重要准则。

朋友交往重在信任、讲究分寸,不过度、不造作、不虚假是底线。朋友般的父爱是理性而深邃的,要拿出巨大的诚意,真心接纳变化中的孩子,接纳孩子的所有优点与缺点,用朋友的无私与信任,鼓励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生活的乐趣、前行的勇气、人生的方向。尤其在孩子面对逆境和情感方面的问题时,父亲要做好倾听者,和孩子一起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难题。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化大,背负巨大的学业竞争压力,父亲要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不能过于剧烈波动,一方面密切关注孩子的内心变化,另一方面记得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过于亲密,也不特别疏远,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

一位年长好友建议我对待上初中的儿子要“少说话,多做饭”,对我帮助很大。因为青春期正是孩子挑战父亲权威、了解自己能力的阶段,是他们精神上的第一次断乳。如果父亲过于强硬、强势,只能招致孩子更激烈的反抗,结果是两败俱伤。

初显成人期:父爱的面孔是导师

等到孩子上了大学,虽已走出青春期,却还没有进入完全承担责任的成人世界,距离实现经济独立、自给自足尚有“最后一公里”。此时父爱的面孔是导师,要像《相约星期二》里的莫里·施瓦茨教授、《心灵捕手》里的数学教授蓝波那样,在孩子做出就业、婚姻等重要抉择时给予指导。

面对即将自立、拥有自己事业和家庭的子女,父爱的魅力是博学广识、饱经风霜,是沉稳内敛、格局大度,是压得住火、韵味悠长。当然,这时父亲能否成为孩子信任的人生导师,跟前面几个阶段父爱的面孔直接相关。例如,有的孩子在婚姻问题上会征求父亲的建议,有的只通知一声甚至不打招呼,不同的处理方式背后折射出不一样的父子关系和父亲地位。有的孩子一生与父亲都没有和解,内心深处的困惑痛苦可想而知。

积极担起导师的职责,帮助孩子顺利走过人生的关键节点,给孩子受用一生的智慧,也有助于家庭文化的传承。当儿子的,如果从人生大事上真正领会到“父爱”这一精神靠山的含义时,他今后也会有意识地去做一个称职乃至优秀的父亲。

4张面孔,4段人生,是身体上从近到远、精神上从远到近的过程,人生的魅力与兴味亦在其中。(本报记者 张贵勇)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20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