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家校合作 用力要巧

发布时间:2019-09-12 作者:黄海霞 李忠琼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如果忽视了与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只有将学校和家庭有机联系,形成合力,教育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作为基层教师,在家校合作共育方面要学会用巧力、使巧劲。

    小秘密推动孩子大进步

下课后,子涵羞怯地对我说:“老师,我也想要得到‘小星星’。”原来,子涵很羡慕作业满分的同学得到的“小星星”奖励。子涵虽然天资聪颖,但很懒散,他只得50分的作业自然无法得到“小星星”。看着他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一个主意涌入我的脑海。

我将子涵带到办公室,故作神秘地说:“明天我会布置这套习题,满分的同学还可以得到‘小星星’。但是这份作业里有几道题特别容易出错,你今晚好好准备,明天肯定能得到‘小星星’!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你不要告诉别人哦!”子涵激动地说:“明白!老师放心,明天我一定得到‘小星星’!”

然后我告诉子涵妈妈,我和子涵之间以后会有一些作业“小秘密”,希望家长能够在保守秘密的同时,及时鼓励孩子的进步。第二天,子涵的作业不仅全部正确,原本潦草的字迹还变得很工整。“老师,昨晚妈妈监督我做作业,我保证没有一个错的!”子涵自信满满地说。我答应他:“做得好!今天一定奖励你‘小星星’!”

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小星星”,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之后,子涵的脸上充满了自信的笑容。之后我时不时地和他分享“小秘密”,他的学习劲头猛增,也更加乐意与老师互动。

家校合育讲求最佳的教育时机,家长和教师如果能够把握机会形成统一战线,就能真正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这则案例里,我的“小秘密”计划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过去,教师习惯只把孩子在校的不良表现告知家长,想通过家长对孩子的威慑作用提高管理效果,借助家长的力量解决学生的问题、管理“问题学生”。然而,只说问题缺乏建设性指导,不仅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会令丢面子的家长将怒气发泄到孩子身上。感谢这颗神奇的“小星星”,我和家长一起鼓励孩子,实现了双向的良性激励。

    真正不满的是家长

开学后不久,我调整了一些学生的座位,后来子宸妈妈找到我,暗示我没有公平对待学生。我对她耐心解释道:“调座位是工作所需,老师讲课会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只要子宸认真听课,坐在哪里没有区别。”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坐在最好的座位上,但教师显然无法满足所有家长的要求。事实上,为了防止学生近视,班级每两周会调整一次座位,因此我决定保持子宸的座位不变。经过我的解释,子宸妈妈不情愿地答应了。作为班主任,我不仅要对子宸负责任,还要对整个班级负责任,对家长的不良情绪也就没太挂怀。

大概一个月以后,玩闹时子宸被好朋友小辉无意推倒,胳膊擦破皮。我赶紧把子宸送去校医院包扎,医生表示并无大碍,子宸也说没问题。孩子间的打闹甚至磕碰难以避免,事后我让小辉向子宸道歉,并告诫他们玩耍时注意安全,不要再次受伤。当晚我向子宸妈妈说明事情的经过,并主动承担责任,期望子宸妈妈谅解。小辉妈妈也主动打电话向子宸妈妈道歉。

但是,事发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子宸都没来上课,子宸妈妈说:“孩子不想上学,因为老师没有惩罚小辉,小辉妈妈也没来望孩子。”我很惊讶,仔细反思这件事的经过和子宸的平时表现,我推测真正不满的是子宸妈妈,她对人敌视的态度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直接影响到了子宸的思想和行为。

后来,我先通过让子宸帮助收作业、当值日生等任务调动他的积极性,等他的情绪好转,我又教导他宽以待人的重要。接着,我婉转地向子宸妈妈表达了对她的教育观的看法,希望她能通过这件事认识到,家长的言传身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不利于孩子和同伴之间维系良好关系,也不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多次敞开心扉地沟通后,子宸妈妈终于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

    家校合育往哪里“合”

家校合育的重点在于“合”,要避免教师和家长在地位上的不平等,而不是互相争取更多的话语权。虽然家校合育的理念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同,但在具体的实施上,更多的是教师试图争取家长对自身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很多家长认为家校合育就是教师将自己该管的事分担给家长,将自己该负的责任推卸给家长,因此一些家长不愿意参加家校合育的活动。

在我看来,子宸妈妈努力为子宸争取利益的行为,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在家校联系的过程中,一类家长试图为自己孩子争取更多的利益,另一类家长则完全听从老师的安排,不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究其根本,症结就在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权力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在家校合育的最新理念下,如何促进家校之间权力的对等和信息的对称,是家校合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

面对家长提出换座位的不合理要求,我坚持个人原则,没有为了家长满意、为了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就无条件地答应家长。同时,我努力将心比心地与家长沟通,相信只要一切为了孩子着想,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家校合育要发挥的是“双臂”效应,离开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只会难上加难。家长对教师的工作表现难免会产生一些隔阂和矛盾,但家长和教师都以培养孩子为共同目的,只要教师能够说真话、办真事、讲真理、动真情,不管面对多么挑剔的家长,都能够换来其理解与支持。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瓯江校区)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12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