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彭学军:建一座窑送给你

发布时间:2019-09-30 作者:本报记者 却咏梅 来源:中国教育报

景德镇的冬天很冷,以前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暖器,上学的孩子们干冻着,但如果你家住在陶瓷厂砖窑的附近,情况就会好很多。上学前,顺道在正烧着的砖窑附近捡一块烫手的断砖,用破布裹好,揣在怀里带去学校,这就如同从前的公子少爷揣了一个手炉去上学一样,一个上午都暖暖的,至少,写作业的时候手指不会僵硬得不听使唤。这样,一块断砖勉强能维持一个上午的温度,下午上学时再换一块。

    还有,开窑两三天后,等近千度高温的窑冷到一定的时候,拎一桶水进去,等水热了人再进去。寒风刺骨的冬日,在温暖如春的窑里洗澡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当然,只有男人和男孩才能有这样高规格的享受,女人和女孩是不允许进窑的,阴气太重。

    再有,自制的玩具都取材于陶瓷、匣钵或瓷土……

“景德镇于我是一个陌生的城市,这些偶然听来的故事让我开始钟情于它,让我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童年——景德镇的童年。于是,我便一次次走进景德镇,去探寻过去和现在这座城市与童年的关系。”在近日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举行的《黑指——建一座窑送给你》作品研讨会上,该书作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娓娓道来,讲述《黑指——建一座窑送给你》创作背后的故事。

“黑指”是一个男孩的名字。对瓷都长大的男孩来说,泥,是他们常玩常新的玩具。玩得小手脏兮兮的、又不爱洗的一个男孩便得了“黑指”的绰号;小天的瓷板画画得极好,黑指和他好得跟亲兄弟一样;大男孩金毛老欺负他俩,不过,他也是有本事的,能做出长得像“高帮运动鞋”一样的雕塑窑……《黑指》通过瓷都景德镇三个瓷厂职工家庭的男孩——黑指、小天与金毛的校园和家庭生活,展现了瓷都在新时代的变迁,以及变迁中人们如何艰难地寻找着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渐渐走向成熟,懵懂的童年也如粗拙的瓷坯一般,让窑火焙烧得光润而又华美。

“我承认,当初敢于选择这样一个题材,真正应了那句话:无知者无畏。若是从东汉中晚期算起,瓷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再加上72道精细繁复的工序,就如一个无限深邃又无比幽闭的密宫,好不容易找到一道缝小心翼翼地往里一看,着实被吓住了,也被迷住了。继续往前也许不明智,可回头看,已没了退路。”为此,彭学军决定自己学做陶瓷,她在景德镇报了一个培训班,从配土、揉泥、拉坯塑形、配釉施釉到最后烧成,一点点学起,尽管老师教的“羊头揉”“菊花揉”她怎么也学不会,但是她和景德镇的孩子们一样玩泥巴、烧陶瓷,也拥有了自己的4件作品:一只小碟子、一个木耳边的花钵、一个长方形的收纳盒还有一只海盗狗。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话说:“在这个过程中,她培养了一种情感的力量,任何一个作者必须具备情感的力量。虽然被吓倒过,但是不断涌出情感的力量,你才有写下去的勇气。”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都谈到作品对细节的准确把握和语言的优美。《儿童文学》杂志原主编徐德霞举例说,书中写男孩刚到窑场,就感受到热度越来越强烈,周围的空气都有了变化,“硬冷的空气变得絮软起来,轻盈起来,棉花一样暖暖地裹住了黑指”。然后看到“窑工们偎在墙角打盹儿,像是围在火塘边酣睡的猫。窑场惬意又安静,只有松柴在窑膛里嗬嗬作响。弧形穹顶的圆窑看上去就像一只烘烤着的巨大的面包,不过,它散发出的气味大大不同于面包的香甜。这种松油和釉高温熔合后的气味说不上刺鼻,也更说不上芬芳”。这段描写仅仅用了200字左右,但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却有层次地展开,给读者一种立体的感受,真是一种教科书级的写作。

“先辈创造的灿烂文化与精神遗产,我们究竟应该引领孩子树立怎样的财富观与价值观?是仅仅把艺术精品保存好,不断地膜拜、欣赏与赞叹,还是习得内化其精神,用信心、行动与能力将其再造与传承?”儿童文学评论家李利芳认为,彭学军通过黑指、小天与金毛的故事,让今天的儿童明白的是后者。尤为精妙的是,这样的一种价值选择与立场实际上跨越了两代人,黑指和小天通过努力,帮助他们的父母在时代转型、文明变迁的困惑期,最终坚定了内心的艺术理想,坚守了前辈的文化传承。父亲们在孩子们的影响下获得了解放与成长,孩子们在父辈母辈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选择了艺术,逐渐深谙其奥妙与机理,跨代际成长一直在同步推进。

在儿童阅读专家王林看来,彭学军是怀着制作精美瓷艺的独特匠心进行《黑指》创作的。作品巧妙地以陶瓷生产工序结构故事,暗喻了少年的成长:炼泥是伴随成长的摔打;拉坯是自我认识和塑形;焙烧和窑变,则是少年经历瓷都没落境遇所产生的痛苦、彷徨、反思和精神升华。这些都彰显了彭学军的写作追求。

正如彭学军所言:“当‘建一座窑送给你’的书名冷不丁地冒出来时,一份不知天高地厚的野心开始蠢蠢欲动——以一个个的方块字为窑砖,也建造一座窑?坚固、墩实,倒不一定要多么的雄伟,但内部结构,也就是加柴口、灰坑、火膛、窑床等分布合理,窑温能到千度以上,如果运气足够好,也许还能出窑一两件永开不败的青花——明明知道这是痴人说梦,可仍忍不住朝着那幻影矗立的方向频频瞻望……”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30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