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用信息技术支撑“互联网+大学”转型发展

——访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

发布时间:2019-10-12 作者:本报记者 黄蔚 通讯员 徐明军 荀晓宇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国家开放大学办学40周年。40年来,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方向与开放的办学理念,坚守质量立校与“名师名教”,追踪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了一个遍布全国城乡的办学网络,形成了一所没有围墙的“互联网+大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记者日前就国家开放大学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从广播电视教育到远程开放教育,再到智能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未来教育的展望等话题对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进行了专访。

开办广播电视教育,建设新型大学

问:国家开放大学是我国改革开放大潮的亲历者,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思想的实践者。请您谈谈国家开放大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办的,办学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

答: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77年,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时表示,英国利用现代化手段举办开放大学、让更多的人上大学的经验可以借鉴,中国也要利用电视手段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和批准下,1979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个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同时举办开学典礼,揭开了我国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新篇章。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作了实况转播,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主讲了第一堂课。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

一路走来,学校主课堂从广播电视转移到电脑、手机屏幕,教育技术从以广播电视手段为主升级到以网络技术手段为主,累计培养1440多万名本专科毕业生,为数以亿计的社会成员提供了各种类非学历教育培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促进了教育机会公平和国民素质提升。

作为一所新型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特别关注农民、士官、残疾人、少数民族和老年人、妇女等特定人群,实施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新兴产业工人培养、求学圆梦行动等教育服务项目,设立残疾人教育学院、西藏学院等,有针对性地开设适用特定人群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遴选全国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面向特定人群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为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工作部署和教育部要求,国家开放大学将教育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进行全面推进,发挥体系联动优势,开展了系列教育脱贫实践。开展“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定点帮扶河北青龙、威县,支持滇西片区教育脱贫,参与东西部职业教育协作行动计划,参与推普脱贫和教育援青等。实施了“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教育援藏、援疆、援助兵团及援助通辽等扶贫项目,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2012年以来,国家开放大学以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为宗旨,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大力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学校认真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在教育部直接领导下,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研制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系列方法和工具,设计开发了功能完善的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目前,平台已为一批院校和培训评价组织开设机构账户。下一步,学校将按照国务院和教育部部署要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研究统筹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类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学分转换,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为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适应5G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问:作为一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大学,请您谈谈近年来国家开放大学在努力践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面对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近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学校未来将做出怎样的探索?

答:不久前,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在国家开放大学办学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国家开放大学要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整合共享全国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学习者受益。近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实现深度融合,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初步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发展目标。这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向学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作为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始终致力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国家开放大学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探索形成“云、路、端”三位一体的技术支撑模式,构建了基于网络的“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在数字化学习环境方面,初步探索构建了集教、学、管、研、服等一站式服务和一体化运行的云平台,促进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发了集多功能于一身的“云教室”,目前已建成538间云教室,遍布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重点覆盖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四川等西部地区,构建起全国最大规模的云教室系统。此外,云教室还进入了坦桑尼亚、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索移动学习环境建设试点,整合形成“国开O学派”并提供给1.9万湖南农民大学生试点应用。

学校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名师专家和远程教师团队,形成了较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集聚和共享能力。建设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并在全国设立255个分中心,汇聚国内外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放大学和社会教育机构各类课程5万多门。创新打造“五分钟课程”品牌,建设了适应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的课程3万多门,涵盖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等11大类。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为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内所有师生提供“时时、处处、人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当前5G、人工智能等新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给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我们正在研究新技术为教育带来的新机遇,以及其潜在影响。学校将利用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汇聚整合国内外优质在线教育资源,针对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提高教育精准供给度和服务水平,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更加开放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和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服务,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做贡献

问:着眼《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请您谈谈国家开放大学未来的发展思路。

答:按照教育部党组和陈宝生部长要求,要擦亮国家开放大学的牌子,使国家开放大学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渠道,必须着眼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结合40年办学经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开放大学发展道路,经过努力,把国家开放大学办成一所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大学,办成一所受人尊重的大学。

具体而言,即打造一支队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讲政治、重落实、求突破、奉献有为的国开人队伍;提升两种能力:全球教学资源的识别和应用能力,“互联网+”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治理能力;建好三个体系: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实施三大战略:学历教育创优提质战略,社会培训壮大发展战略,老年大学做优做强战略。

国家开放大学将努力遵循《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发展目标,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学习大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12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