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要引导和鼓励学术批评与学术反思

发布时间:2019-10-31 作者:卢衍鹏 来源:中国教育报

话语创新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追求概念创新、体系创新和传播创新,才能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关键就是话语创新。话语创新是指在深入调查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客观世界和社会发展的系统、全面的思想认识,总结和提炼出关于重大问题的独到见解、核心概念和理论体系,并得到学界和社会的高度认可且产生广泛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话语创新是新时代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国内思想观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都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特点、预测新趋势、提出新话语,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

话语创新是系统工程,至少包括概念创新、体系创新和传播创新。话语创新要以概念创新为前提。概念创新是思想、科学产生的基础,能够反映新问题、新现象、新趋势。概念创新必须反映重大社会现象、重大社会问题和重大发展趋势,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现象与本质、真实与虚假等关系,并在继承、批判和扬弃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不断提升新概念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话语创新需要体系创新来夯实基础。要建立起与核心概念相适应的群属概念,形成概念体系,让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备系统性、逻辑性和深刻性;要与外来话语进行交流和对话,汲取其精华,去除其不足,反观自身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话语创新需要传播创新来扩大影响。使创新概念和体系得到广泛交流、传播、使用和认同,逐步成为普遍性和主导性的学术话语,要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创新传播方式来拓展传播渠道;不仅要靠学术媒体,还要借助大众媒体做好传播与普及。积极举办国际学术活动,善于设置议题,发挥话语主导作用,广泛传播国内学术思想,批判西方话语中的错误思想和观点,提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影响力和话语权。

话语创新是增强学术原创能力,也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是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新发展的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的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术生产力的提高不能依赖人员规模、成果数量的增加,而是要看是否有影响广泛、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贡献。在全球传播“西强东弱”的总体格局下,我们的话语创新还比较薄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用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术语等,很多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原创。因此话语创新不足,成为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短板。长期以来,一些学者已经习惯运用西方话语来分析和回答中国的问题,进而习惯用西方思维来思考问题,甚至逐渐产生了对西方思想观念的认同和依赖。长此以往,哲学社会科学就有可能逐步丧失话语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削弱全面、准确和深刻把握社会实践的能力,难以提出产生重大影响、有效指导社会实践的学术话语,难以站在中国立场上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影响话语创新的原因有很多,最为突出的是缺乏真正的学术争鸣、有效的评价机制和良好的学术生态。当前很多研究处于自说自话的状态,很多“批评”变成了一种“评述”。学术创新很多时候都是在争鸣和碰撞中才得以产生,否则就容易产生独断式、单面式论证,既不能提出真正的学术问题,也无法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

话语创新要求改善学术生态和评价机制,建立适应话语创新的学术评价范式。近年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生产量世界领先,但引用转载率不高,很多批评都指向了学术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因此创新评价机制,培养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评价理念,成为众望所归。

一是重审创新价值,树立全面、科学、辩证的学术价值评判标准。要凸显问题意识和包容精神,鼓励话语创新,创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在思想激荡的社会转型期,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要对创新实践中涌现出的学术成果及时做出创新评价,鼓励和释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思想原创力。

二是优化和完善公开、公正、透明的评价程序,形成部门监管、个人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全方位评价机制。评价程序要经得起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考验,要遵循道德自律、学术自律,以法律法规抵制“关系圈”和不正之风。细化技术程序和操作细则,在关系重大或有争议的地方增加复议、答辩等环节,并使之制度化。

三是引导和鼓励学术批评与学术反思活动,形成开放、平等、积极、真诚的批评氛围。严肃活泼的学术批评能够激发论辩双方的思想活力和学术动力,深刻尖锐的学术批评能够促进学术研究走向深入,纯粹理性的学术批评能够促进学术生态走向和谐平衡。官方媒体、专业报刊要在权威性、专业性、创新性等方面下功夫,鼓励其他媒体、非专业媒体在大众化、普及化方面多做工作,以客观、公正、全面、积极为原则,杜绝动辄“棒杀”或“捧杀”的非正常批评。

总之,话语创新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只有引导和鼓励学术批评与学术反思,不断追求概念创新、体系创新和传播创新,才能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作者系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本文系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研究”[2017-GME-014]成果)

《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31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