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体育亲子游戏一动多得

发布时间:2019-12-26 作者:朱静燕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丰富多彩的家庭亲子活动有利于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已然是家校双方的共识。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对中美日韩四国青少年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普遍存在“没有时间玩儿、没有地方玩儿、没有伙伴玩儿、不会玩儿”的特点。针对这一现实,我们尝试通过体育亲子游戏来营造和睦家庭关系和良好家庭氛围,引导孩子将锻炼和运动转化为一种生活方式。

内容设计有趣味 不让活动成负担

丰富多彩的体育小游戏可以让家庭生活熠熠生辉,但如果游戏设计得枯燥乏味,只是单纯的机械性练习、重复性运动,练习者没了趣味,乐在其中的美好初衷就无法实现,亲子活动还可能变成负担。所以游戏的设计一定要突出趣味性,才能吸引家庭成员乐此不疲地参与,在趣味中迎接挑战。

比如在仰卧起坐练习中增加趣味性挑战,增加一点儿动脑小游戏,孩子每次抬身收腹的时候,家长展示一组数字计算或是看字组词,让身体练习和大脑思维同步进行,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攻防练习能培养孩子躲闪防守的身体灵活性,也可以用趣味性的方式进行。比如起一个有趣的游戏名“老鼠偷油”,先是爸爸做“保护油瓶”的防守者,妈妈和孩子扮演“偷油老鼠”的攻击者,触到“油瓶”算赢,交换角色连续游戏。生动的游戏名称,赋予攻防练习一定的戏剧色彩,孩子会乐此不疲,玩得轻松而尽兴。

打气游戏:孩子扮演车胎,家长模仿打气,角色扮演可以轮换。比如家长嘴里发出“刺刺”的声音代表打气,学生呼气的同时从深蹲位逐渐升高重心,当孩子吸气吸到极限时,家长忽然说“拔掉气门嘴”,孩子全身放松长呼一口气,重心下降蹲地,可重复多次。

搬物接力:在家里宽敞处画一条长10—15米的直线,两端各放置苹果香蕉若干。家庭成员一人发令后,另两人从起点拿起一个水果跑到终点换另一个水果,轮回两组。中途掉落或速度较慢一方算失败,负责将水果归位并清理干净。

踩猫猫:母子或父子面对面站立,两脚前后开立,重心在两脚之间。游戏开始时,两人用脚玩儿“剪刀、石头、布”,也可以同时辅以手势决胜负。胜方以较快的速度用前脚轻踩对手的脚,负方则快速躲闪,每次双方只能动一只脚或动一步。

练习形式多样化 欢声笑语阖家乐

体育小游戏的练习形式决定着练习者的参与兴趣与练习质量,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会让家庭生活丰富多彩,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大量研究证实,生活在充满民主、自由、轻松氛围的家庭,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阳光开朗的性格。父母能跟孩子无拘无束地玩儿到一起的家庭,更能养育出爱思考、有主见、愿意积极主动沟通的孩子,亲子关系也更为亲密。

家庭氛围属于精神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却能带给孩子幸福感,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最不受场地限制的跳绳,可以是单人跳,也可以是双人跳、花式跳、多人跳。我们可以创编各种跳绳方法,唱着童谣,编着儿歌,以情景式的活动形式活跃练习氛围,带动所有家庭成员参与,让家庭生活方式发生一些改变,让游戏成为亲情润滑剂。

设计体育家庭游戏时,可以添加一些儿歌,如“写王字”游戏童谣:对墙站,写个王/眼睛看墙壁,耳朵听四方/偷偷转头/谁动抓谁/我的机敏我知道。

还有“抓尾巴”游戏童谣:小蝌蚪游啊游/奋力摆动小尾巴/东游游,西游游/哎呀呀,啥时候/我的尾巴没有啦/青蛙妈妈借去啦!

朗朗上口的童谣,让游戏变得生机盎然,孩子练习起来更加富有兴致,全家老小都可以参与进来,欢声笑语,阖家欢乐。

形式多样化,不仅指练习方式的多样化,也指参与人数的群体化。体育游戏可以拓展到家庭以外,邻居、社区伙伴皆可号召起来一起玩儿。在游戏中互动,有竞争,有合作,有规则,有输赢,孩子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互相配合、公平竞争,的确一举多得。

活动场地随机性 巧思妙想有创意

体育家庭游戏不受环境限制,对游戏开展的场地没有特别要求,故活动场地存在随机性,客厅、卧室甚至阳台、楼梯等场所都可以利用。

体育家庭游戏的场地设计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创意,比如——

床上可以进行技巧性练习,如孩子团身进行前后滚翻练习,家长在床边保护,指导孩子团身圆滑、滚成直线,练习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和自我保护的躲闪能力;

坐在沙发上可以进行腿部力量练习,身体端坐,双腿向前伸直平举,看谁坚持的时间长,还可以双腿上下或左右起落,进行剪刀腿练习;

爬楼梯是锻炼腿部力量和身体耐力的好方式,父母与孩子一起爬楼梯,互相鼓励,或者计时挑战,看谁单位时间内爬得更高;

利用客厅的空地,可以进行跑动性练习,如换物接力、一人发指令一人摆出各种姿势的“创意变变变”,如果空间够大,还可以玩儿跳绳踢毽等游戏。

这些活动场地虽然有限,但充满了家庭生活的烟火气,蕴含着整个家庭成员精气神,巧加利用,完全可以成为锻炼的场所,还能将这种精气神演化为和睦、健康、美好的家庭氛围。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26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