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国教育报

2019年度十大教育评论

发布时间:2019-12-31 来源:中国教育报

    职业教育有了努力奔跑的路线图    

    【原文摘要】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既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愿景,也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努力奔跑的路线图。《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个“转变”: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随着三个“转变”的落实,校企协同育人、育训结合、多元办学将会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与此同时,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自主发展能力将会明显增强,办学渠道将会大大拓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将会进一步凸显。(2月19日,作者刘景忠)

    以狠抓落实回应公众的教育新期待

【原文摘要】

公众对新春发布会和教育热点话题的关注,传递出在新的一年里对教育工作的新期待。教育连接着千家万户,牵动着社会神经,舆论的高关注度使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和压力更加凸显,为教育工作者增添了无穷动能,也有助于我们找到更为精确的工作发力点。舆论对此类具体问题的聚焦,很多都是教育改革发展中要着力解决的难题,和舆论的互动过程因此也是一个不断吸取智慧、推进工作的过程。

可以预见,在新的一年里,教育仍是备受舆论关注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对教育话题的关注呈现出很多新特点,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舆论大环境。(2月21日,作者钟焦平)

    教育扶贫要重长效治根本

【原文摘要】

教育扶贫不仅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而且是一项长期性工程,对教育扶贫工作能否持续发力,将直接影响教育脱贫攻坚的最终效果。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需要妥善处理好教育扶贫工作的长期性与脱贫攻坚任务的紧迫性之间的关系。

教育扶贫要持续发力,既要下大气力巩固教育扶贫的既得成果,更要通过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让贫困地区学生能够留得住、学得好,这是对失学辍学问题的源头治理;要通过职业教育真正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还要通过教育来影响和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面貌,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脱贫”。(4月12日,作者孟九儿)

    改革创新思政课为新时代铸魂

【原文摘要】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无论在理念还是操作层面,对于学校更好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可谓党中央、国务院对学校思政课发出的改革创新再出发动员令。

通过改革创新,以更宽阔的未来视野上好学校思政课,才能让主力军顺利进入主战场,引领新一代创造新未来,让今天的青少年更懂中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际行动;通过改革创新,学校怀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办好思政课,才能守好铸魂育人这一时代使命。(8月21日,作者刘洋)

    学校要争当建设体育强国的主阵地

【原文摘要】

建设体育强国,学校体育教育是基础也是关键。《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工程”,从体育冬夏令营建设到体育技能培训,从青少年赛事到体育俱乐部建设,提出了一揽子推进方案。这些方案无疑都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符合中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趋势。

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祖国的未来栋梁。构建学校体育新格局,拓展体育的多功能转向,释放孩子的运动天性,呵护孩子的运动个性,激发孩子的运动潜能,促进孩子的完整健康发展,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既肩负着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又承载了国家和民族的期待。(9月4日,作者王凯)

    为教师真正减负 让教师聚焦主业

【原文摘要】

一个乡村学校女教师发在个人公众号上的短文,竟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并持续发酵酿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舆情事件,既是因为她说出了很多人想说却没有说或不敢说的教师非教学负担过重问题,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共鸣,也与最初当地有关部门不当的处理方式有关。

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是全社会的共识。从教育部到中央深改委,都密切关注中小学教师负担问题,既表明了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态度和决心,也说明解决这一问题,为中小学教师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现实紧迫性。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改变形式主义、改善基层生态,仍需要更加扎实推进。(10月24日,作者钟焦平)

    师范教育依何而存

【原文摘要】

“双一流”建设方案出台后,意味着继“211工程”“985工程”后一个更大的“蛋糕”出炉,众多高校都积极争取进入“双一流”名单。因此高校内部开始对不同学科进行调整和合并,此时一般和薄弱学科就成了牺牲品。通常教育学科在综合性大学里规模和地位都是最弱小的,成为最先被抛弃的“鸡肋”。

对于今天的中国顶尖综合性大学来说,在国家现有教师资格、教师招聘制度下,根本无须办师范教育,其学生也没有任何障碍,完全可以成为教师,甚至比师范毕业生更受欢迎。那它又何必去发展师范教育呢?所以,问题的关键其实反而在师范院校,其存在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呢?(11月11日,作者叶赋桂)

    让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有法可依

【原文摘要】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教育惩戒权”兼具“权力”“权利”与“义务”的三重属性,以及具体的惩戒措施,将为中小学教师正确行使教育惩戒权,破除教育实践中“滥用”与“不用”并存的“两难困境”提供法律法规保障。

该意见稿的出台丰富并完善了现有的教育惩戒权规范体系,明确了教育惩戒权的性质、充实了教育惩戒的类型、明确了授权学校制定校规的规定,这些措施将有利于提高教育惩戒权的可操作性,为教师行使惩戒权提供具体的规范依据。这对于促进我国依法治教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1月26日,作者任海涛)

    铭记历史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

【原文摘要】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中写道,“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当前,实现民族复兴已是举国上下最鲜亮的价值共识。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已是各地各部门的行动自觉。把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有机结合起来,就能为民族复兴注入更磅礴的力量。(12月13日,作者王石川)

    警惕高教发展中的“流动性陷阱”

【原文摘要】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过程中,系统内部竞争客观存在,这种竞争总体而言是好事,要发展就要有竞争,这是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但是,凡事都有利弊两个方面,高等教育体系内的竞争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表现在生源竞争上,从本科生生源到研究生生源,各高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其次是优秀人才的校际争夺。这两个问题并非哪个高校或地区能独立应对解决的,而是一个全局性、结构性的问题,因此需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宏观层面做系统谋划,积极主动地化解其中的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源与人才良性竞争的流动机制。(12月23日,作者张志坤)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31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