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小运动撬动学生“大健康”

发布时间:2020-01-06 作者:本报记者 李小伟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9教育回眸年终系列述评⑩

“踩球、拉球、拨球、跨球、运球……”重庆市南岸区珊瑚鲁能小学学生每天都在校园里畅享足球运动的快乐,并在足球及其他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

在该校校长刘君看来,保证每天一至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最佳途径,也是保护孩子视力的最佳方式,孩子们可以在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中得到全面健康成长。

为破解学生体质健康困局,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在过去的一年里创新举措,以发展足球和保护学生视力作为撬动学生体质健康的支点,一方面深入推进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扎实做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使学校体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

“校园中踢球的人多了,会踢的人多了,踢得好的人也多了。”2019年,我国每周都有2000多万名在校生上一节足球课,近3万所学校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课余训练和校内联赛,这也让扩大足球人口的理想照进现实。

2014年11月26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国家领导人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几年来,校园足球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师资、场地建设、经费等保障条件不断提高,不仅构建起了“1+N”的校园足球政策制度体系,也建立起了完善的教学体系、训练体系和竞赛体系。

2019年,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由24126所增加到27059所,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由137个增加到160个,“满天星”训练营由47个增加到80个,招收高水平足球队高校由2018年的152所增加至181所。

在坚持“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下,校园足球扎实做到扩大分母抓普及、做强分子抓竞赛、师资队伍抓培训、提高质量抓标准、保障条件抓短板、加强管理抓协同、扩大视野抓交流等“七抓”,使其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短缺是制约普及推广提高的瓶颈问题。为此,教育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骨干师资国家级培训、特色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培训,5年来,国家和地方累计培训达35万人。

近年来,校园足球在推动特色学校深入开展校内班级联赛和年级竞赛的基础上,在全国广泛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四级联赛并不断完善联赛制度,形成了“班班参与、校校组织、地方推动、层层选拔、全国联赛”的竞赛格局。

踢球会不会影响孩子升学是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但在校园足球人才成才发展通道建立后,“踢球升学两不误”已是寻常事,甚至出现了踢球孩子学习成绩优于普通学生的现象。

我国足球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踢球的人太少,与世界足球发达国家根本无法相比,“只有让更多的孩子投身到足球活动中,才能不断涌现出优秀的苗子”已成为校园足球的价值追求。2019年,我国每周都有2000多万名在校生上一节足球课,近3万所学校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课余训练和校内联赛,校园中踢球的人多了,会踢的人多了,踢得好的人也多了,扩大足球人口的校园足球理想照进现实。

2016年至2018年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定结果显示,校园足球学校学生体质健康不合格率呈逐年下滑的趋势,而且体质健康的优良率和达标率均高于非校园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学生。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更多的校园体育项目如校园篮球、校园排球、校园网球、校园游泳、校园武术等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数以亿计的广大青少年学生在享受体育的乐趣中,增强了体质、完善了人格、锤炼了意志。

(二)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不只是“眼球”的小事儿,也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绝不能任其发展。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给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

教学楼外墙上贴着数字,从一定距离看过来能看清,意味着视力达到“5.0”;每一层楼的走廊上都贴着视力表,方便孩子随时随地看一看,测一测……这是一年来上海市闵行区平阳小学校园生活的写照。该校校长朱红说,孩子们在保护视力的同时,还养成了护眼爱眼的好习惯。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一年来,教育部等多部门扎实推进《实施方案》落地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建立了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与31个省份签订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印发分工方案,健全工作责任制;召开贯彻落实专题座谈会;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长期关注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专家感慨:经过一年努力,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前所未有地凝聚了部门合力,前所未有地压实了主体责任,前所未有地摸清了近视底数,前所未有地构建了联动格局。

在聚合各方力量的基础上,教育部等多部门打出组合拳:

——在全国建设29个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84个试点县(市、区),开展改革试验试点。

——组建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仅4个多月就宣讲300多场次,覆盖学生、家长超过2000万人次。

——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对管控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游戏的使用发出了“强制令”。

降低学生近视率,减负是根本。《实施方案》提出推进中小学生减负、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保障体育锻炼时间等要求,明确要求家长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并印发中小学生减负“三十条”,从源头上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近视防控举措。

(三)

“一增一减一保障”促进学生健康。“增”是增加体育课、课外锻炼和健康教育,“减”是减轻中小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保障”是从师资、场馆设施条件、制度等方面,保障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2019年7月,在健康中国行动之——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教育部将以“一增一减一保障”推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一增”是增加体育与健康课和课外锻炼时间,“一减”是把不必要的负担减下来,“一保障”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一增一减”能够落到实处。

过去一年,继续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即“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的运动技能、专项的运动技能;“勤练”是指要在学会的基础上,每天组织学生锻炼,反复地练;“常赛”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班赛、校赛、联赛等,推广普及竞技运动,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相信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学了12年体育却没有掌握一项体育技能”的状况将不会再困扰学校体育工作者。

师资、场馆设施条件在过去一年改善明显,尤其是跟2015年相比,有了较大改善。统计显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师人数比2015年增加了8万多人;中小学校体育馆面积、运动场地面积等增加显著。光中小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率就从2015年的68.6%增长到2018年的89.6%。

“学校教育一定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不仅要严格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内体育活动,更要引导和督促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一至两小时户外活动,让运动成为一代青年学子的习惯。”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

如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正以坚实的步伐,阔步前行在通往健康中国的大道上。

《中国教育报》2020年01月06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