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思维品质培养 融入灵动课堂

发布时间:2020-01-22 作者:吕娟娟 来源:中国教育报

此次高中英语课标修订进一步重申了文化意识、思维品质方面的目标,要求通过语言、思维与文化相结合的活动使学生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真正实现深度学习。这也是我近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此前,曾在媒体上看到一些质疑的观点: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学英语,但是很多人成年后并没有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学校中得来的英语知识也所剩无几,那么,学习英语有什么用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学生在获得语言和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文化体验、促进了思维发展,将文化知识内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但在具体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只是一个概念,觉得很难将之融进教学。我在教学中探索和力求解决的问题正是:通过适当方式将思维品质融入英语学科教学,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体会文化意识。

优化教学策略,实现育人目标

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听说读写来实现。为实现对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围绕同一模块教学主题,我建构了词汇、阅读、语法、听说、写作五种课型的教学策略,并针对每一课型不同的育人目标,设计了各具特色的课堂系列活动。

“交互补偿阅读教学”。通过读前热身,激发兴趣,导入话题;读中信息的输入技能训练,由表层理解到深层理解,再到评价性理解;读后信息的输出检查反馈,实践运用。将表层、深层和评价性理解相结合,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任务型词汇教学”。在任务前设置语境,由呈现词义到感知、理解词汇;任务中检查理解,由自主体验到理解记忆、处理重点;任务后运用检测,由巩固运用到检测评价。通过导入相关的文化内容,在自主与合作学习中培养语言能力和文化品格。

“归纳与演绎语法教学”。采用任务前导入,介绍话题,导入语法目标;任务中发现归纳,从呈现结构到归纳结构;任务后巩固运用,由结构巩固到运用检测。增强教学的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用能力。

“交互听说教学”。建立听说结合的教学体系,听前热身准备,导入主题,预测信息;听中文本输入,技能训练,由泛听到选择性听,再到精听;听后语言输出。语言实践由机械模仿,到半机械性训练,到真实语境下语言运用,达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体裁法过程写作教学”。采用写前信息输入,话题导入,范文阅读,范文分析;写中信息输出,构思,写提纲,起草,成文;写后修改评价,由学生自改互改,到讲评归纳,再到小组评价。关注学生认知发展和语言习得过程;突出语篇图式建构;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实践创新,提高学习能力。

以外研版“我的新教师”阅读课为例。阅读中,首先,将表层理解与语言知识教学相结合。运用略读、查读策略获取语篇大意及三位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学风格、受喜爱度等特定信息,并摘录描述人物的词语、语言结构,为深层理解清除语言障碍,也为读后运用提供语言支撑。然后,将深层理解与文体结构分析相结合。采用详读、推测读和概读策略,提出较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陈夫人?引导学生理解事实与观点之间的联系,揣摸作者态度,探索文本主题;再次提问:文章的写作风格是什么样的,怎样去描写一个人?引领学生关注句、段间的逻辑关系,探究语篇文体结构、写作手法,为评价性理解提供依据。最后,将评价性理解与语言运用相结合。采用评读策略,小组讨论下面问题:你最喜欢哪一种类型的教师?为什么?学生结合自身经历、知识,评价作者观点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小组活动有助于学生优势互补、思维碰撞。讨论中,学生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能提高他们的评价、思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阅读后设计巩固和拓展性活动,投放本班任课教师的照片,提出任务:描写一位你的老师,并建议:注意人物的描写方式;尽量使用本课所学的语言表达形式。看到任课教师们的照片,学生们格外兴奋,踊跃描述他们喜爱的教师,将课上所学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在此基础上,设计开放性话题,鼓励学生对师生关系这一热点话题深入思考,并反思自己的行为,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该做些什么。这些活动能促进学生语言拓展、知识迁移,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开发课程资源,增强文化体验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美师优课”“西沃白板”等教学软件或技术让教师开发、使用课程资源比以住更为便利。我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精心筛选,将下面三种资源引入课堂:网络、英语时事杂志中的文本材料,英文电影、纪录片、动画系列片等视频材料,英文歌曲、广播等音频材料。力争让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语言和文化,增加学生的文化体验。

在学习“新闻和杂志”主题时,利用网络和报纸杂志,呈现新闻热点,既真实,又有强烈的新鲜感、实效性,如2012年12月14日(当地时间)发生在美国的校园枪击事件;学习“体育名人”话题时,节选美国媒体对姚明、郎平等体育名人的报道。

在学习《影评——卧虎藏龙》课文时,编辑了该电影的精彩片段;学习《导演斯皮尔伯格》课文时,播放了他的代表作《拯救大兵瑞恩》片段;学习“外国饮食文化”话题时,播放电影《公主日记》片段,引发学生对餐桌礼仪的兴趣;在“自然界的暴力”模块学习中,播放火山喷发、飓风、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视频;学习“未来的生活”话题时,播放展示未来奇特房屋的视频——墙壁能够自由翻转,楼梯倾斜程度可调整以方便上楼梯的人。

教学“音乐”话题时,播放中外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或歌唱家们不同类型、不同乐器和不同风格的作品,带领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文化;教授定语从句时,我借助英文歌曲“She”,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找出其中的定语从句,感受定语从句的无处不在。

充分利用和开发音像、网络、报纸杂志等课程资源,为学生补充略高于他们现有实际水平的原材料,能够更好地开阔学生视野,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创设第二课堂,丰富语言实践

语言的学习重在应用,我一直努力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自然地融入其中,学以致用。担任教研组长近20年来,我带领团队组织开展了各种活动,努力为学生创造英语环境下的班级、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组织创办了各类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英语沙龙”由班级轮流主办,任课教师负责指导、协调;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选取学生生活中的热点话题,选手首先由班级、年级层层选拔,然后举办学校大赛;“英语新闻播报”每天利用电子大屏幕播报国内外及校内最新动态;“英文电影赏析”利用晚休时间在学校多功能厅播放英文原版电影;创办英文报纸《实验时报》,由教师和学生投稿,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并曾设立实验基金,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献爱心;学生社团“模拟联合国”进行的英语辩论活动,还受到来访的美国教育专家的好评。

每当教材中有可利用的题材,我们就鼓励学生改编成戏剧,年级组织课本剧比赛,其中以“西方节日”为主题的“圣诞欢歌”反响最为热烈。节目都是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通过歌曲、戏剧、朗诵等形式介绍圣诞节的来历、庆祝圣诞节的方式,圣诞老人、圣诞树在圣诞节中的作用等。这项活动使学生从文化角度理解西方节日,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事实证明,只要教师以核心素养建构课程,丰富课程资源,营造文化氛围,促进语言实践,就一定能够使学生在获得语言和技能的同时,增强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

《中国教育报》2020年01月22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