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抓住契机 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实施“线上线下融合式自主学习”模式

发布时间:2020-03-26 作者: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育技术与自主学习深度融合研究”课题组 来源:中国教育报

■特别关注“停课不停学”的实践探索

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实施好“停课不停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大年初一就成立了“停课不停学”领导小组,制定相应工作方案,明确了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采取“线上线下融合式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年级应学计划为引导,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网上微课学习共性辅导;微信群个性答疑,及时练习反馈;教师为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提供支撑。北京八十中学教师们提供的课程,通过国家教育云平台,免费向疫区和全国的中学生开放。

“通过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改革,力争把疫情对学生造成的学业损失降到最小,同时抓住契机,促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遇到突发状况时淡定而有作为的生活态度和自觉学习的习惯。”这是田树林校长提出的目标。

    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月17日是延期开学第一天,北京市第八十中学3000多名学生开启了课程化自主学习的征程。

2014年秋季,在准备应对严重的雾霾天气影响、对学生寒暑假自主学习进行网络教学辅导、推荐翻转课堂改革等背景下,八十中建成了“鲲鹏”网络学习平台。2015年秋季,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深度融合的研究”,有关线上教学从理念、方法到技术支持逐步成熟。这次“停课不停学”期间,学校决心不再采用直播45分钟课堂实录的方式,而是采用线上点播——学生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按需浏览微课视频,每节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为15—25分钟。这样大大减少了网课所占空间,有效解决了网络卡顿问题,避免了网络拥堵和瘫痪。

线上自主学习模式下,如何明确目标并确定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实现学—教—评的一致性,进而解决学生在家无人看管情况下,自主学习坐得住、学得完、有成效的问题?八十中在“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深度融合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思、改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式自主学习”模式。

在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学生首先要依计划预习内容。学校高三(1)班学生杨坤雨介绍了他的微课学习流程:在听课前大致了解一下哪几节是自己特别需要的,哪些内容需要额外配合练习。在听课前提前准备好笔记或资料,课中及时记录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课后整理装订针对性地练习。然后,每三天对这些作业、课件等资料进行一次分学科、分阶段、分主次的整理。

现在很多教师已习惯通过微信发问卷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某个方面进行调查反馈,方便快捷地建立起了教学反馈新通道。例如:高三化学备课组在结束北京市学业水平等级性适应性检测后,马上给学生发调查问卷,这些问卷成为当晚教师集体备课时剖析问题的依据。

在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学在前,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看,还可以随时停下来思考、查询相关材料,学生拥有了比以往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教师则主要围绕学生学习内容进行重点解析和共性答疑。学生有问题时,教师首先鼓励他们与同学在线讨论;教师遇到学生求助时,会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学生很自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这不就是教育改革所向往的初心吗?人们没有想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防疫的特别时期悄然发生了。

    校本培训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赋能

线上线下融合式自主学习对学生是一种新尝试,对教师更是一场新的挑战。为应对挑战,八十中围绕自主教研和微课制作,对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技术操作进行了校本培训。

此前大多数教师没有微课制作的经验,虽然学校曾组织过几次培训,但因平时不常用,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学校信息电教组走在其他学科教师前头,他们依托互联网搜集和筛选软件工具,提前试用,熟悉各软件的功能特点,从大量的录屏软件中选择两款简单易用、方便教师上手的EV录屏和能直接生成MP4格式文件的Camtiasa Studio软件。针对两款软件,信息电教组制作了使用教程,同时建立网盘资源,支持教师自助解决问题。学校很多教师不分日夜学习微课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在短期内大大提升了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学校还组织对如何上好微课进行培训,让教师们根据微课结构、时长和内容特点来录制微课、开展教学。学校要求从三个维度确定微课教学目标:一是根据课程标准;二是把握近年来高考、中考的改革方向;三是要研究学生学情,特别是深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答疑解惑反映出来的学习问题,增强教学内容针对性。

经过培训,教师们认识到,同步微课的本质是基于对学生自主学习重点的导学和难点的解析,每节微课最终要助力学生一个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而绝不仅是讲解一两个碎片化的知识点。

培训使教师们在布置练习上达成共识,精准呼应学习目标,借用技术平台优势,实现练习分层(分为检测性、巩固性与提高性三大类)。练习主要聚焦重点、难点、易错点,同时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微课质量管理机制

“停课不停学”期间,师生不见面,学校也不方便像往常一样开会、布置工作,如何保证微课教学质量?建立一套微课质量管理机制是关键。

严格微课审核流程。八十中设立的微课提交程序是这样的:制作教师—备课组长(一审)—教研组长(二审)—教学主任(三审)—教学副校长定稿签发—(教育部专家审定)。为落实上述要求,校长和主管教学的相关人员深入各备课群参加集体备课并落实指导,特别是严把每位教师第一次上交的微课质量,对不合格的微课指出不足之处,共同探讨改进办法。

抓好集体备课,协作攻坚克难。“停课不停学”期间,学校采用腾讯会议平台进行集体备课、集体教研。这种方式发起便捷,超越地域空间限制,可随时进行。许多备课组忙完工作和学生答疑后已是晚上七八点钟,这时又开始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除要求与以往一样以个人精心备课作为基础外,特别强调备课组的团结协作,把每个人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以此分担压力,共克难关,保质保量上好课。

例如:生物学科高三备课组共三位教师,微课教学初期他们感到费时费力不适应,同时其个人不适应程度又有差异。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和大家一起研究教学计划,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分工,力争促进教师科学备课,及早准备。相关教师抓住战“疫”这本无字大书,把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防控等现实经验,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提炼并厘清其中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正确价值观,最后还成功上了“新冠病毒特辑”的高三生物综合复习课。高一高二生物备课组也都做了各具特色的探索。

到目前为止,八十中初高中所有年级包括体育和艺术学科(公共课),均按照学校方案落实了线上服务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辅导。八十中还通过国家教育云平台,向疫区和全国的中学生提供了425节微课。通过这次“停课不停学”的实践探索,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实现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转变,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中国教育报》2020年03月26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