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乡村振兴之魂

发布时间:2020-05-07 作者:王若熙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目前,我国仍有约6亿人口居住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灵魂在文化,基石在教育。乡村教育欣欣向荣,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呼唤。

新一村之民,新一国之民

欲新一国之民,必先新一乡、一村之民。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发展,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

以历史眼光看,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发展,是历史必然要求和现实紧迫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乡村富庶、乡村教育繁荣是盛世的历史标志、文明表征。没有乡村教化,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

以现实眼光看,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发展是我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乡村振兴、城镇化进程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石,高质量的乡村教育,将大大推动广大乡村学生完成“人”的现代化,更好地培育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未来眼光看,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发展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我国的乡村振兴,必然要走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子,广大乡村将更加繁荣。中国的现代化,应基于生态文明,面向未来,城镇化进程要记住“乡愁”。因此,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要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共同发展。

办好乡村教育,夯实教育现代化根基

扶贫重在扶智,扶智教育为本。大国之治,重在教化。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加快,但仍有大量适龄儿童在农村。只有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了,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才能更好提升,实现教育治理新格局。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乡村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新阶段。比如江苏徐州某些学校的“少年农学院”的本土课程、红色革命传统的传承、花样跳绳特色课程等,走出了乡村教育特色发展路子。但乡村教育问题仍较多,我们必须花大力气补齐“短板”,努力满足老百姓对美好教育的期盼。

提升乡村教育质量,需要全局思维

当前,乡村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落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留守儿童养护等问题尚需大力解决,乡村教育面临的挑战仍比较大。对此,需要有战略眼光,精准施策,同时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路径。

乡村产业与乡村教育发展统筹兼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这就是说,解决乡村问题包括乡村教育面临的困难,需要全局思维,不能限于一隅。比如,乡村教育与乡村产业发展要统筹考虑。目前一些乡村“空心化”,主因是缺乏产业发展,农民无法就业,亦或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忽略了教育。县乡需要引进实体产业,开发就业机会,同时引进优秀教师,保障高品质教育发展,实现产业与教育比翼齐飞。

加大乡村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结构。目前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投入(校园建设、多媒体教学、实验设备等)已较好,但是软件投入还需加快步伐,比如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空间,实施教师轮岗和城乡交流制度,建设学校图书馆、乡村文化建设展览馆等,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

进一步推动、引导村支书(主任)、村民重视教育,营造全村尊师重教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包括乡村教育发展,村支书(主任)责任重大。在某种意义上,只有村支书(主任)意识到教育的力量,才有可能带动村民重视教育。建议村组织成立教育委员会,积极引导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大力推进信息化,推动乡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乡村教育品质。实现城乡教育互联互通,共享教育新理念、新成果。建立城乡共享教育资源平台,最大化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实现城乡教育融合发展。

大力提高乡村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教育。只有下大力气创新教师招聘办法、拓展乡村教师职业成长通道、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加快完善农村教师队伍补充制度,从而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07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