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解剖管理现场,挖出真问题

发布时间:2020-05-17 作者:李江美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为一名园长,你是不是期待每天走入幼儿园看到的场景都是这样的:幼儿欢歌笑语,教师温柔智慧,园舍井井有条,家长赞美不绝。如果回答是,那你或许弄错了角色,这是文学家的视角而不是管理者的视角。作为园长,我们必须清楚,管理的实质是解决问题。幼儿园规划的制定、落实就是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任何一所幼儿园,在发展的任何阶段,一定都存在问题。

一所幼儿园在园长眼中没有问题,那就是最大的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幼儿园管理的突破点。如果希望幼儿园的规划有效,园长必须要从忽视问题、害怕问题转向看见问题、拥抱问题。

明确问题的内涵与外延

虽然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一定有问题,但它不会自动呈现,需要管理者用心地关注、揭示。或许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我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幼儿园的问题?但如果进一步让你详细阐述幼儿园问题的情景、情况、背景、现象或素材,你却无法描述清楚时,那么,这样的问题可能就是管理中的假问题。比如许多园长常提起的“缺少优秀教师”这个问题,如果管理者没有明确:所指的优秀教师的标准,本园所在区域优秀教师数量,本园优秀教师数量,本园培养优秀教师的举措和遇到的困难,“缺少优秀教师”这个问题就可能是一个假问题。假问题因其根源的偏差,无法找到真正的解决策略,它更多只是一种情绪宣泄。管理者要特别注意避免陷入“假问题”的怪圈,即第一年提出问题,无解决策略,第二年继续提出此问题,仍无解决策略,一直循环往复。

组织管理中的任何问题,都是多因素交叉的结果,幼儿园由于承担了教育、保育的双重任务,引发问题的根源更为错综复杂。如何准确发现幼儿园存在的真问题?园长要先学会向自己提问: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学会寻找问题根源。如何调整管理策略?学会转变管理方式。

以“缺优秀教师”为例,真问题应该是:缺有经验的班主任——明确缺乏的优秀教师类型;因新开园招入的都是新教师——明确导致问题的原因;先邀请优秀班主任开讲座,姐妹园班主任师徒结对,重点研究如何开展班级工作,下学年调整招聘教师结构——明确解决路径;幼儿园所在区域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很多,希望上级部门在新学年交流、分配教师时酌情考虑,分配本园1—2位有经验的班主任——明确外在扶持策略。当管理者能详细描述问题的内涵与外延时,就看到了真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规划自然也就包含其中。

深入园所各处观察

面对同一现象,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解读、判断。之所以大家对同一现象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主要是由个体的意识和习惯决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式,导致出现固化看问题的结果。破解的最好办法是“亲历在场式观察”,即管理者深入幼儿园的每个环节,体验、倾听、发现,尽可能收集多的信息,再进行判断、分析,从而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如果说理想的教育是“儿童在幼儿园中央”,那么适宜的管理就应该是“园长深入幼儿园各处”。如,保健医生反映班级水果浪费严重。对此,大家习惯采取的管理方式可能是要求教师加强幼儿食物节约方面的教育。但最终,我们的调整方法,却是将每天提供一种水果改为提供2—3种,幼儿可自由选择;对切开后易氧化的水果加保鲜膜;对精细动作要求高的水果,提供给大、中、小班的量呈递减趋势。因为通过我亲历的带班体验,加上与保育员交流,发现真问题其实是,大部分新小班幼儿不会剥提子,而教师又无法短时间提供大范围帮助;有幼儿从没吃过甘蔗而拒绝;苹果削开后氧化变色,被幼儿嫌弃。

根据幼儿园各块工作、各岗位职责的不同,管理者可采用形式不一的“在场亲历式”观察寻找问题。对流程清晰的工作,如晨检、消杀、配餐等,可以采用点状式观察,即选择关键点进行观察,目的在于发现流程设置和实际需要是否匹配。对互动性强的工作,如教师现场教学能力、家长工作方式等,可采用线状式观察,即完整观察全部环节,目的在于发现教师观念与幼儿园要求的匹配程度。对多因素交叉的工作,如家长对幼儿园满意度、幼儿园课程设置适宜度等,可采用环状式观察,即分阶段多次完整观察,目的在于精准发现各因素之间关联度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管理者可以结合自己幼儿园实际,灵活运用。只有发现真问题,才会产生真策略。

鼓励人人找问题

发现问题不能仅依赖管理者本人,不同岗位、不同视角的碰撞,能帮助幼儿园找全、找准发展中的问题。为方便教师及时记录发现的问题,我们在每个班级设立“我的问题困惑板”,管理者随时入班摘录。为听到“负面”声音,幼儿园专门推出“抱怨箱”。为鼓励人人参与,考核中设立“好问题奖”。我们鼓励所有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为幼儿园的规划制定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全方位视角的资源库。围绕这些问题归类、细化,就能制定出吻合本园发展的规划。而且,人人都因自己提出的问题,直接、间接参与了幼儿园规划制定,从而让规划推进有了最好的开始。

我所管理的幼儿园有三个园区,因此,在哪个园区办公的时间不能精确规划。为此,我在办公室门口设置了“在岗情况”板,以便教职工了解。然而,这个做法受到了幼儿的质疑。大(3)班幼儿要举办新年派对,他们要找到我确定幼儿园是否能放烟花,而连续几天,我刚好不在。幼儿看不到悬挂于1.6米高处、纯文字的“在岗情况”板。找到我那天,孩子们的第一句话是:“园长妈妈,终于找到你了,你应该提早告诉我们你在哪个园区啊。”

幼儿的质疑指出了我的管理疏漏:设置题板时考虑幼儿了吗?一直倡导的“儿童在幼儿园中央”真的落地了吗?来自幼儿的质疑成了幼儿园规划的方向:如何看见“儿童在幼儿园中央”。

从规划改进中产生获得感的不仅仅是幼儿:我办公室门口的“在岗情况”板移到80厘米高度,并且匹配了吻合幼儿阅读方式的图画表达。质疑还丰富了家长课程:“是幼儿不爱劳动还是我们提供的劳动工具不适合幼儿?”丰富了幼儿园课程:“幼儿该有停车位吗?”带来了儿童观的审视:“幼儿园大型活动策划时幼儿的权利在哪里?”

你会发现,幼儿、教师、家长用心发现幼儿园发展中问题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参与幼儿园治理的过程,因为问题折射的是他们对幼儿园发展的期盼。所有人因为提问题而感受到了被重视,对幼儿园产生了归属感。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17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