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筑牢智慧乡村大厦的教育根基

发布时间:2020-09-05 作者:本报记者 杨国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如果把智慧乡村比作田野中的一座高楼大厦,那么教育无疑就是这座大厦的根基。”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唐亚阳教授在近日举行的“智慧乡村与智慧社会发展论坛”上表示,教育是智慧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此次论坛是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会”的一部分,会议期间,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乡村教育均衡发展这一议题备受关注。

“互联网+”是乡村教育发展必由之路

一年中,王继新教授有一多半时间都在农村一线调研,这已成为他多年坚持的习惯。作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近年来,他实地调研了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大别山片区、幕阜山片区、武陵山片区等四个区域的13个县级地区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发现教师总体数量供给不足、学科教师供给结构性失衡、信息化教学能力缺乏等问题较为突出。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现数字化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教育部滇西边境山区挂职干部总队长、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李平表示,未来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将是一个更深入、更持久的过程。

“互联网+AI+在地化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王继新建议,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以AI为创新要素,将县域内独立的教育主体即城乡师生通过互联网创新联接起来,构建N*(1+M)的教学共同体,实施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创新,进而构建城乡共生的教育新生态。

实践证明,基于“互联网+AI+在地化”理念设计的同步互动混合(专递)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将本地优秀师资队伍引入乡村薄弱校,帮助其开齐开好了各项课程,解决了“师资”困境。据王继新介绍,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农村教学点学生流失率,随父母在外地就读的流动儿童和在民办学校的学生纷纷返回农村教学点上学,荒凉冷落的农村教学点变成了农村学生的精神乐园。

“三个课堂”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提质升级

2020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在此之前,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如何推进“三个课堂”提质升级?

湖南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应若平教授认为,“专递课堂”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大课堂、小课堂,针对不同学科、教学方式也可分为同步和异步:1.0时代大部分采用同步方式,2.0时代更多采用异步方式,“因为同步课堂效果并不好,异步课堂有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支撑以后,教学效果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名师课堂”旨在解决教师能力不强的问题,1.0时代的优课比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名师名课的示范效应,但优课难以普及应用,2.0时代要着力解决名师课堂常态化应用问题。

“2.0时代的‘名校网络课堂’应升级管理模式。”应若平建议,将联校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活动纳入教学常规管理,联校管理平台进行数据汇聚,适时推出常态化评价机制,调动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激励政策,从教师的工作量、奖补、职称、支教等方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工作地位和实效。而县域校联体建设作为升级版的“名校网络课堂”,要从“独建独享独管”向“共建共享共管”转变,避免出现新的“信息孤岛”,真正实现区域教育一盘棋。

数字化教育助力教育脱贫攻坚

滇西山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覆盖的地区。去年年底,云南省按照万兆覆盖、千兆进校园完成了全部教学点的网络建设。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云南省迅速响应,统筹提供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资源,接入了中国教育平台、公共课堂和国家中小学教育课堂,遴选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优质教育课程290余节,整理提供全时段学科教材,支撑全省7796所学校开展网络教学。

应若平认为,在疫情期间大规模“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实践中,许多在线教学只是简单的课堂搬家,教学效果有待改进。后疫情时代,绝不能按原来线下的方式继续线上的教学,需要重构课堂新形态。在课堂教学信息化实践过程中,云南创新性采用“1+N”视频互动课堂助力教育均衡发展。“1+N”视频互动课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利用视频互动技术,通过远程授课方式,为异地薄弱校或本校开设的实时互动课堂,它可以帮助学校开齐、开全学科课程,解决优质师资分布不均、配置不齐等问题。“1”指主课堂,“N”为需要帮扶的远端课堂,主课堂教师负责授课,远端课堂教师辅助主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云南省富宁县全县共有英语468个班、音乐和美术702个班共4万余名学生参加“1+N”网络直播课,全县乡村小学开齐开足了课程,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李平看来,“1+N”的网络视频课量化了教学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反馈,实现了教育过程的量化、教育决策科学化、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管理精细化。“将来的网络一定可以进一步将世界带入课堂,让边远农村地区的学生和北京、上海的学生一样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李平对此充满信心。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05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