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从“金字塔”最底部崛起

——从贵州乡村名师工作室透视农村名师培养

发布时间:2020-09-15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秀红 来源:中国教育报

 ■“名师工作室”系列报道·典型案例④

最近四五年,陈永洪等36名贵州乡村名师被评为正高职称,而且是跟城里教师同台竞争,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能的。老师们说,“要不是乡村名师工作室,估计到退休,都不敢想这个美事”。而贵州开始组建乡村名师工作室时,1500位主持人里只有两名特级教师。从教师队伍“金字塔”的底部崛起,这个蹿升让人振奋。

乡村名师、乡村教育家的培养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怎么培养一支生于斯、长于斯的过硬队伍,不是贵州一地之难题。中国教育报名师工作室采访团队,对全国31个省份的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调查采访时发现,贵州在建设乡村名师工作室方面建树颇丰。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以期为他地提供借鉴。

撬动底部,直接打开一扇窗

截止到7月底,除少数退出的,贵州共有1472名省级乡村名师在开展研修活动。每一位名师背后,都有一个乡村名师工作室。

乡村名师工作室由主持人(乡村名师本人)、顾问、成员(含助理)、学员构成。据统计,共计3.6万名教师加入1472个工作室,以贵州30万名乡村教师的总量来说,占比约10%。

“贵州乡村名师工作室跟其他省份的不一样,我们想撬动这支队伍的最底部,给底部注入自我激励的元素,让他们主动寻找自身专业发展的道路,在乡村教育土壤里成长壮大。”贵州省乡村名师工作室管理办公室主任张佩玲说。

这个西部省份每年投入1500万元在队伍“底部”发力,用意何在?

张佩玲说,贵州教师队伍中65%以上是乡村教师,他们话语权不足,视野存在局限,整体水平偏低。而要提高贵州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乡村教师水平是重中之重,必须夯实底部,进而推高顶部。

看准了这一点,2015年,贵州省政府发布的《贵州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提出,从2016年起,全省每年重点遴选培育10名乡村教育家和300名乡村名师。到2020年,共培育50名乡村教育家,建设100所乡村校本研修示范学校、1500个乡村名师工作室。

2016年,贵州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设立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的通知》,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贵州省乡村名师工作室管理办公室。

乡村名师遴选出来后,贵州利用“国培计划”项目资源,把他们送到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培训20天。教育厅给每个工作室每年5万元启动研修经费。从2016年启动到2020年初,贵州省已分5批遴选了1500名乡村名师,并遴选了40名教师作为乡村教育家候选对象专门再培养,另外10名则在遴选中。

如今,贵州乡村名师工作室的学员已覆盖贵州80%以上的乡镇。贵州省教育厅通过乡村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把政策、经费、人力直接放到乡村,减少障碍,进行精准帮扶。

工作方式的创新为乡村教师队伍水平提升激发了能量。“简单来说,管理办有两项工作职责,一个职责是服务,搭平台、建桥梁,为乡镇及以下学校的教师直接打开一扇窗,把最优秀的资源和最先进的理念精准投放,而不是像之前那样一级级传递;另一个职责是承担选拔、培养、考核等管理职能。”张佩玲说。

找到乡村教师成长的“内部生长点”

39岁的俞粉桃是贵州省盘州市红果镇华屯小学的语文老师,作为首批贵州乡村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她留心过身边老师的状态:满足于上课,即使有研修活动也并不热心。专家点拨她:要想成长,得多利用外部资源,找到自己的“内部生长点”。

“一年5万元,我能做多少事儿啊!能请专家培训,甚至在最偏远的地方也能利用网络资源带领团队成长。”俞粉桃感慨道。贵州规定,工作室50%的经费可用于支付主持人及成员的讲课费。

专家也只是外援,从单独学习的“我”到带领“我们”做什么?俞粉桃说,乡村教师也许没那么高的理论水平,但围绕学科、立足课堂总没错。

俞粉桃经常下乡听课,发现识字教学还处于低端水平,老师花很多时间教学生,反复机械抄写,有的学生甚至手都写变形了,可错字还是不少。俞粉桃在语文老师中做了调查,“最难教最没效果的是什么?”结果“识字”占比高达70%。

“乡村老师哪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也好啊!”俞粉桃带着团队用了4年时间专攻识字方法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情境式识字法,就是依据汉字特点,引入和创设识字情境。比如“驯”字,用“一马平川”可以记住字形字意。这种方法运用于课堂效果非常好,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更多的案例和课例被创造出来,俞粉桃30万字的研究成果《小学语文情境识字探究》最近也已出版。

生于斯,长于斯,也成就于斯,乡村教育是块肥厚的土壤,自有其独特的魅力。4年里,俞粉桃名师工作室里,已经走出万灵、顾肖两名省级乡村名师,其中顾肖就来自极为偏远的乡镇小学。

毕节市的张秋荷开始是张梅乡村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两年后,她也被评为省级乡村名师。贵州乡村名师工作室如同名师“孵化器”,起到了引领教师成长的作用。

除了引领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贵州也在探索从乡村名师中遴选、培育乡村教育家。遵义市新蒲新区第40中学语文教师杨秀国,是乡村教育家培养对象,他结合乡村孩子的特点,提出了“致善语文”教学主张,提出“至善之课”要重体验、重生成、重获得。

教育家是热词,乡村教育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张佩玲坦陈:“我们难以去勾画,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试。国家对好老师提出了明确标准,奔着这个大方向就没错。”

最重要的是让乡村教师有存在感

建立乡村名师工作室这几年里,贵州乡村老师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张佩玲给出的不是数字,而是定性的评价:“变得自信了!”

2000年,张佩玲从事乡村教师培养时,老师们对外都不敢说话。“一个不自信的老师怎么教得出自信的学生?”张佩玲说。

贵州乡村名师工作室最重要的初衷是让乡村老师有存在感,也可以当主持人,借助于平台,做教学研究,敢走出去,逐步建立自信,敢于发表教学观点,“乡村教育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乡村的工作一点也不比城市逊色”。

让张佩玲感到变化明显的,是乡村老师们视野开阔了,有的老师逐步提出富有特色的教学主张,最后建立适合乡村孩子未来发展的教学模式。

石明警,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双坪彝族苗族乡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国家特岗教师。学地理的他,被安排教数学。当他得知自己被评为省级乡村名师时,感到“很矛盾”,怕做不好,不是科班出身,怎么带领数学团队呢?

石明警挑选学员时,不要求老师多优秀,而是想一起做点事情,研究点能力范围内的问题。他说,我的工作室就是“不要高大上”“草根”。

一个不是很自信的带头人带着一群不是很自信的学员,慢慢试探,变化也随之发生。

石明警组织了十几期活动,把老师带到其他市州听课观摩、研修,走出了这个极贫乡镇。这种研修方式让工作室的老师们80%成了学校的骨干教师,之前连学校的公开课都不敢讲,现在市级公开课都不在话下。

据统计,2018年贵州省级教师表彰,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有25人获得优秀教师、33人获得特级教师等称号,1人获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乡村名师曹光林等9名老师获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称号。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15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