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走进历史文化 培养“家国情怀”

——“我家有宝”历史活动课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0-10-29 作者:王倩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为了打破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加深学生对教材和学科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历史组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展了一次“我家有宝”活动课的设计与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让历史走进学生心里

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实物和图片等,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成为我们开展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

我们在活动开展前进行了调研。很多学生表示,在他们眼中的历史就是已知的、确定的历史故事,而历史课就是历史故事的集合,学历史就是知道很多历史故事并记忆背诵有关年代的知识。这说明虽然很多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但他们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认知是零散的、碎片化的,更缺乏判别真伪的能力和历史研究方法。

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找出家里一件自认为最有历史感与年代感的物件,准确描述物件的历史信息,如年代、用途、外观、构造等外部信息,追溯其所处年代的历史背景。同时,详细了解和记述物件的来历、收藏过程、珍爱程度、在家族中的特殊意义等,做到有故事、有“历史”、有情节,然后将物件的图片及学生总结的文字形成手抄报上交,再由教师进行初步的指导与筛选,修改后将相关内容制作成课件,在班级进行课件展示。

“我家有宝”活动,就是希望培养学生搜集、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历史探究过程,同时通过探究家庭历史物件的背景和意义,学生在家族的纵深感中了解自己家族文化的特点,以及在当时国家乃至世界历史背景下家族的状况,从而更深地理解“家就是国,国就是家”的深刻内涵。

家中老物件见证历史

活动开始后,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通过长辈在家里“寻宝”,平时根本不被重视的老物件都成了宝贝。

比如在“历史物件篇”中,一名学生找到家中一个传承了百年的量米小木碗。学生写道:“说这个小木碗是‘宝’,不仅仅是因为年代久远,更是因为通过这个看似平常普通的木碗,让我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也知道了勤俭节约是不分年代、不分贫富的美德,并决心将这样的家族文化与精神传承下去。”另一名学生家中的宝贝则是集了多年的邮票。不同时期的邮票上,印有不同时期风格的文字、图案,甚至标语,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社会的变迁,真是“方寸之间,万千世界”。

在“家族发展篇”中,很多学生拿出了家中祖辈的老照片和家族祠堂的资料,帮助大家从更多途径感知历史。一名学生展示了他家的一张老照片。这张照片中有他奶奶的祖父,曾在京张铁路修筑过程中担任会计,是第一批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成员之一。就在这张照片中,我们赫然发现了一位著名人物——詹天佑!关于詹天佑,我们在语文或历史教材中看到过他的名字,而通过这种途径看到他的身影、了解他的故事,还是头一次。看着这张照片,历史人物不再只是书上抽象的名字,而是好像真真切切站到了面前。

还有一名学生展示了他家的祠堂文化。他的外曾祖父生于边氏家族。因为边氏家族在资产阶级革命中作出过重要贡献,孙中山先生为边家题写了“有勇知方”的匾额。现在,这个匾额还一直放在祠堂最醒目的位置,彰显着这个家族的文化与精神。学生写道:“家中祖辈为国家作出过贡献,这种无上的荣誉比任何财富都更珍贵!”

小中见大激发自豪感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参与“我家有宝”活动,他们得以贴近历史,不仅拓宽了对历史学科的认识,还初步掌握了历史学科的某些研究方法。比如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通过物件“由大到小”地发掘微观层面的历史,通过物件发现它们所反映的过去的某种事件或现象。学生通过展示家中的“宝贝”,将家中的小物件与大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小中见大”,在此过程中,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有了进一步探究当时历史的愿望,并学会提出问题和围绕主题组织初步的研究。

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进一步把家庭的历史和国家的历史联系起来,从而意识到每个家庭和个人的经历,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在活动中非常强调家庭文化的传承。学生们在倾听与交流中,不但感受到了温暖的亲情,还激发了家族荣誉感和自豪感,增添了传承家族文化的责任感,同时认识到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几代人奋斗的积累,应该倍加珍惜。

“我家有宝”活动也为教师补充了教学资源,学生学课本上的知识,总感觉比较抽象,而将学生身边人的故事和珍贵历史资料放进教学之中,可以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29日第1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