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紧密对接产业构建专业体系、变技能竞赛为常态性工作——

寻找宜昌职教崛起的答案

发布时间:2020-11-10 作者:本报记者 禹跃昆 程墨 特约通讯员 张黎磊 来源:中国教育报

宜昌,宜于繁荣昌盛之谓也。在这片热土上,同样孕育出了“宜学”的基因,办出了令人满意的教育——

宜昌市代表队参加湖北省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荣获全省市州七连冠;全市技能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5年遥居全省之首;由三峡职院等单位联合申报的课题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宜昌如何办出“宜学”的职业教育?近日记者走进鄂西南复杂险峻的峡谷中踏寻这里职教崛起的答案。

    转变思想认识——

    职教抓住了我的心

让肖丹没有想到的是,一天的职业体验竟改变了自己一生的选择。作为宜昌市15中的初三毕业生,她很兴奋地参加了去年3月全市初三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当来到位于宜昌职教园的三峡中等专业学校烹饪实训教室时,她的心一下子就被师生们灵巧神奇的“魔术手”和琳琅满目的面点牢牢“俘获”了。除了烹饪,她还零距离接触了无人机、钢琴甚至飞机。

去年,在放弃了上普通高中的机会后,肖丹选择成为三峡中专学校烹饪专业的一名学生。在三峡中专,像肖丹一样,今年上了普高线却选择读中专的学生有92人。

“中职在职教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的作用。”在宜昌市教育局局长覃照看来,改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是宜昌职教发展的第一个经验。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颜值”,宜昌市重点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从软实力上,主动宣传、讲好职教故事;二是从硬实力上,加强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为了讲好职教故事、丰富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宜昌市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出“一日、一月、一会”系列宣讲活动,即初三学生职业体验日、职教宣传月、职教新闻发布会,面向教育系统内外搭建起职业体验的多元学习和互动平台,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成才观和求学观。

每年3月至5月,宜昌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分批组织全市所有初三学生、教师及部分家长走进宜昌职教园的三所中职学校及县市职教中心开展一天的职业体验日活动,现场观摩体验无人机操控、烹饪实训、艺术实训等项目,零距离参与技能操作,感受职教的独特魅力。

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全市组织开展职业教育政策文件精神宣讲、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成果宣传、职教优秀学生推介、便民服务、职业院校企业行、家长开放日等系列活动。

每年12月底,由市教育局主办邀请市内外媒体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主动亮出宜昌职业教育年度成绩单。

除了软实力,宜昌更是将精力投在加强硬实力上——

在全省率先投资12亿元,建设“一园四校”的职教园,资源高度共享,并相继投入3310万元配置相关软件和设备建设了融教学、集训、竞赛为一体的市级公共实训基地。

在全省率先完成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将部门管理的中职学校统一划转教育和人社部门管理,每个县(市)集中力量办好一所职教中心,在此基础上,将23所公办中职学校整合为12所。

积极争取湖北省实施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截至目前,宜昌已有10所公办中职学校每校获得了1000万元投入;“十三五”期间全市有5所中职学校被列入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工程,每校获得中央财政2000万元资金支持。

如今行走在县市职教中心,一栋栋现代化实训中心仿佛一个个梦工厂,让人心醉其中;闲步在宜昌职教园,一个个中职学校仿佛一所所高校,让人心驰神往。

    搭建赛事平台——

    发展有了突破口

许星月,长阳职教中心2018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她已经提前近一年锁定了上本科的机会。因为在2019年11月结束的湖北省首场中职生技能大赛中获得酒店服务与管理类一等奖,按照湖北省技能高考规定,许星月的操作部分算作满分,从而提前锁定了本科高校的入场券。

上中职,也能读大学。许星月凭借的正是市校两级搭建起的技能大赛平台。近年来,长阳职教中心探索了3个到位、3个精准、3个对接的“333大赛模式”,将课程改革与技能大赛项目任务有机结合,构建起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专业建设与技能大赛的完美对接,带动了学校就业、升学、招生三旺。

2011至2019年,长阳职教中心连续9年参加宜昌市、湖北省、全国三级技能大赛,其中国赛获得4金、5银、21铜,省赛获得59金、34银、31铜,市赛获得116金、176银、245铜,创造了一个县级职教中心的快速突起之路。

办好技能大赛,是宜昌职教发展的第二个经验。“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宜昌市教育局副局长鲁劲松介绍,宜昌搭建四大平台,坚持把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篮球足球等体育比赛等四大赛事活动作为推进宜昌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内涵发展的主要抓手,实现赛教融合。

以技能大赛为例,近几年来,宜昌市已建立了一套以学校日常技能教学为基础、以市级竞赛为驱动,以国家、省级大赛为牵引的专业技能教学体系:全市各中职学校实现了校级竞赛常态化,做到了“周周有小赛,月月有大赛,年年有一节一赛”;市教育局坚持每年举行一届全市中职教育技能竞赛,并在此基础上组队参加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实现了“学校全覆盖、专业全覆盖、学生全覆盖、专业教师全覆盖”,形成了技能竞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转变、由部分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转变的良好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宜昌市在国家规定动作基础上,在市赛层面全面增加教师技能比赛项目,让教师与学生一同比赛、一同提升,在比赛中发现问题,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设置87个赛项,湖北省一共承办5个赛项,其中中职的2个项目全部由宜昌承办。2019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共设置15个项目,其中7个项目由宜昌5所学校承办。

2013至2019年,宜昌市代表队参加全省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团体总成绩及获奖率连续7年在市州中遥遥领先,在全省市州中实现七连冠。

    强化内涵建设——

    质量成了“压舱石”

从2012年开始,当阳职教中心对自身专业建设开始了一番大刀阔斧的“自我革命”,根据当阳产业结构和学校自身优势,做好加减法,构建起“2个品牌、3个特色、4个骨干”的“234”专业建设梯级布局,并以此为基础推进专业群建设。

当阳职教中心护理专业负责人易红林介绍说,以2个品牌之一的护理专业为例,原来学校的医学类专业存在“大而全”的现象,经过市场调研、结合自身优势,砍掉了中医、助产等专业,重点发展中职学校擅长的护理专业,并发展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孕婴护理等方向,现在的专业是“少而精、少而特”,招生火爆。“原来总想着开办什么新的专业能多招学生,现在想的是集中精力办好一个专业。”易红林说。

“没有好的专业,就没有好的中职学校。”在宜昌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石希峰看来,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中职教育发展的灵魂。这是宜昌职教发展的第三个经验。

为此,宜昌市打出了一套以专业内涵建设为核心抓手的组合拳,包括动态调整专业,实现错位发展;开展专业星级评定,引导品牌专业建设;推行专业分类评价,建立专业建设倒逼机制;施行专业负责人任职资格培养培训及认定制度,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学标准落地;完善教学质量检测,探索学业水平考试……

宜昌发挥标准在专业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国家专业目录、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落地落实,制定了《宜昌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要求》,推行“1+X”证书制度,让学生获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坚持每年发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每年评选10个左右高水平实训基地。

宜昌实施卓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培养50名左右卓越教师、100名左右青年名师,制定了《宜昌市中职学校专业负责人任职资格认定办法》,遴选一大批专业负责人,落实5年一轮全员培训机制,举办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开展“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建立起中职学校校本研修制度。

宜昌率先探索构建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专业服务产业导向,坚持把市场供求比例、就业质量,作为学校调整专业、确定培养规模的重要依据,全市中职学校由“十二五”初期的149个专业调整为现在的49个专业,形成了紧密对接宜昌市十大千亿产业“一校一策、错位发展”专业体系。

宜昌市职教教研室主任周欣介绍,在专业建设的加持下,宜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近3年来,宜昌市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在本地就业的达45%,中职学校毕业生选择在本地就业的达50%,职业院校每年为本地企业输送技能型实用人才8000多人。

在秭归职教中心,以三峡大坝为依托,学校建立起物流、旅游等特色专业,助推当地“三峡经济”的升温。校长蔡玉平惊喜地发现,学校教师在服务库区坝区经济中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专业教师占到了一半,形成了“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三峡中专,教师张玲枫亲身参加了中式面点比赛后,发现了学生实操中存在的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她对下一步教学更有了针对性,也让自己作为学科带头人的课题研究有了方向。

在当阳市,副市长郭俊伟发现,当地企业向他要中职学生的越来越多了,职业教育成了他对外展示当阳的一张亮丽名片,自己的底气更足了。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10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