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扶贫

满足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秦玉友

发布时间:2020-12-28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关键事件

经过八年的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聚焦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重大政治任务,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截至2019年底,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8%,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其中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 

顺利实现了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

扶贫先扶智,提高人的素质,一直是教育扶贫的目的。党的十九大提出“扶志、扶智相结合”,教育扶贫的主要目标更加清晰。解决贫困家庭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素质,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教育扶贫的主要目标。

过去几年,我们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消除了超大班额问题,极大地降低了辍学率,顺利实现了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

实施“两免一补”,对所有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生活补助,实行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到所有的国贫县,建立了从学前到研究生阶段覆盖所有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解决了不让学生因贫失学的问题。

解决了贫困地区教师短缺问题。《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的实施,拓展了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了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

从社会意义来讲,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的实现,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从根本上降低贫困的发生率。

教育扶贫要实现三个转向

全社会都要认识到,教育的主要矛盾、教育发展的主导性任务发生了改变,教育扶贫的任务也是如此,贫困地区对教育也有了新诉求,人们需要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教育扶贫要进一步满足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进入新的阶段,教育扶贫要实现三个趋势转向。

教育扶贫的任务要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从简单的保障教育机会,到提供有质量的教育公共服务。

教育投入要由侧重投向基础设施,到更注重投向人的转变,除保持“物”的投资水平外,我们要看教育中具有能动性的“人”对教育质量的决定作用,加强对师资的投入力度。

教育评价要从侧重结果评价向更注重增值评价转变,要推动教育评价实现从肯定教育结果向肯定学校的教育努力和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实际贡献转变。通过最大程度挖掘贫困地区儿童的发展潜力,增加贫困地区儿童发展上的获得感、成长感,激发他们改变贫困的愿望,从而实现扶志与扶智的有机统一,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精准施策提高教育扶贫效果

在未来教育扶贫过程中,首先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取决于这个学校教师的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成为教育扶贫的最重要任务。教育投入要拿出更大的比例,用于改善教师待遇,用于教师培训、素养能力提升,用于激励和鼓励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农村教师编制的合理性,不断优化农村教师结构,持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快提升农村教师信息素养,以师资队伍的建设更好支持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要加强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明确农村学校建设标准,明确农村学校建设时间表、任务书,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要尊重农村教育特征,挖掘农村自身优势。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政策要充分考虑农村学校规模小、规模效益小的事实。同时,要看到,班级规模小也是农村学校的教育优势,要充分利用班级规模小的教育优势,开展小班化教学、个体化教学,不断提高教育的个体化关注。

要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不断优化农村学校布局,保障儿童就近入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效避免学生因教育发展不均衡而择校,从而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塑造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学校文化。 

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贫困人口的减少,对教育精准扶贫的要求更高。要提高扶贫对象精准度,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要实现形式的精准,要让教育扶贫资金真正用在学生上、用在教育上。

(本报记者杨三喜采访整理)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28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