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甘肃秦安县创新教学模式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难题——

“园区+走教”探出山村教育新路

发布时间:2021-01-22 作者:特约通讯员 闫锁田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教育面临小学布点多、班级规模小、生源萎缩、师资不均衡、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质量普遍偏低等困境。为破解农村教育发展难题,2015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率先在当地陇城镇建成了集食宿、办公、管理于一体的教育园区,创新“园区+走教”的办学模式,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课程开不齐、师生留不住、发展不均衡等难题。

创新“走教”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教师“走教”是陇城教育园区的“重头戏”。园区“走教”教师分为两类:一类是78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固定在“走教”学校;另一类是12名品德、科学等综合学科和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教师实行巡回“走教”,每周二和周四为巡回“走教”时间,同一学科教师到2至3所学校“走教”上课。

巡回“走教”教师不仅可以综合“走教”教学点学生的情况制定混龄教学案,还要在音体美专业教师短缺的情况下保证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青年教师王昕是园区音乐“走教”教师,2020年她在3个教学点为59名学生上了102节音乐课,教学生们学会了25首儿歌。

教育园区积极开展小班教学探索,形成了小规模学校“一校带一点式”的教学片区模式和“山川结对帮扶”模式,有力推动了教学点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张湾小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校现有六个年级72名学生,最大班额14人,最小班额7人,学校采用抓养成教育、桌椅摆放、师生互动、作业面批面改和社团活动等形式推行小班教学,近两年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校本教研发力,培育教育质量新的增长点

近两年来,天水市、秦安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把教研活动作为提升教育园区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鼓励青年教师学习音体美等专业知识,培养全科教师,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大规模教研主要以班主任工作交流研讨、毕业年级备考研讨会、“同课异构”优质课大赛、新入职教师培训、学困生转化等活动为载体;小规模教研主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问题研讨、说课比赛等内容,园区内学校有效早读、小班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教师专业素养也明显提升,成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新引擎。

5年来,陇城教育园区先后有5000多名山区孩子实现高质量就近入学,巩固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从近3年小学六年级质量综合评估来看,陇城镇全镇学业测评由2015年的全县第14名上升到2020年的第8名,园区内校际之间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分差明显缩小。全学区先后有38名流出的学生回到原学校就读,其中山王教学点由最初的4名学生已经增加到40多名,园区内12个教学点普遍实现学生数量和教学质量“双提升”。

由点到面推广,让“盆景”长成茂密树林

为放大教育园区的效应,巩固提升教育园区的成果,天水市教育局全力推动教育园区建设提档升级。

秦安县在确保陇城教育园区运转的基础上再发力,进一步拓展资金筹措渠道,筹资 1.67亿元,在莲花、五营、安伏和王尹镇新建了4个教育园区,目前均已完成主体工程,将服务4镇99个行政村85所学校,受益群众14.5万余人、学生1.04万人,逐步形成以陇城教育园区为样本,辐射带动至全县的教育园区办学模式。已经完成主体的莲花津南教育园区总投资3764万元,其中争取到天津津南区教育扶贫专项资金2000万元。

目前,天水市教育局已经制定相关方案推广农村教育园区办学模式,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一批农村教育园区,配合教育园区基础建设,实施质量连片提升工程,在乡镇域范围内组建起紧凑型和立体式“大学区”,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打造教育园区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有效举措,下一步将在全市选择城镇化进程较快、经济实力较强、教育基础较好的乡镇先行试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让‘盆景’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天水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伏平说。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22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