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故事打开家园互动窗口

发布时间:2021-03-28 作者:张国欣 寇丽娟 张宇萌 来源:中国教育报

听故事是幼儿最喜爱,也是家庭中最简便易行的活动。去年疫情期间,区教研室提供了幼儿园教师录制的精选故事音频。如何利用这些故事资源,让幼儿园与家庭以故事为媒介开展有效互动?我们开启了探索。

故事分析单,明确亲子互动方向

教师成立故事教研小组,仔细聆听、分析每一个故事。同时,我们对家庭亲子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亲子听故事容易出现两种现象:一是一听了之,喜欢的多听几遍,不喜欢的听后作罢;二是过度互动,孩子听故事时,一些家长喜欢连珠炮似地提问,过度“开采”故事的寓意和道理。由此,我们设计了关于故事的“家庭教育点分析单”,帮助家长明晰听故事时与幼儿互动的切入点。

家庭教育点分析单以表格形式呈现,主要包括故事分析、语言分析、亲子互动建议、幼儿游戏建议等部分。

以大班《让路给小鸭子》为例,从故事分析的角度,可以总结为“城市的发展给动物生存带来很大影响,鸭子的生活变成了一场跌宕起伏的历险。给小鸭子让路是爱心的体现,也反映了小动物无奈的生存状况”。从语言分析角度来讲,故事以小鸭子一家寻找居所的顺序叙事,有大量能体现角色特点的对话。

同时,我们对亲子互动提了问题建议。比如,小鸭子一家都选什么地方作为自己的家?它们遇到了什么问题?谁帮助了它们?是如何帮助的?我们还建议,孩子可以和家长一起绘制小鸭子搬家地图,并讲述小鸭子一家搬迁的故事,通过家庭合作表演故事中的对话部分。

故事单投入使用后,家长纷纷点赞。有家长说:“没想到,小小的故事可以引发出这么多和孩子一起做的事。”也有家长说:“故事分析单很好,给了我们具体指引。”

丰富互动形式,支持幼儿语言发展

故事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好资源,但好资源要成为真资源,还得取决于怎么用。

在亲子听故事过程中,我们鼓励家长与幼儿用多种方式即兴表达。比如,可以围绕故事核心主题即兴讲述,利用身边材料边演边讲,还可以从故事中引发出与幼儿经验相关的话题展开讨论。

如中(2)班推送故事《佛洛格是个大英雄》后,有家长问幼儿:“为什么大家称弗洛格是英雄?”幼儿通过听故事,用视频或图画的形式在班级群中分享。锐博说:“下雨天青蛙费洛格坐着船去找食物,营救它的小伙伴,特别勇敢,所以它是大家的英雄。”宸洋说:“费洛格为了帮助大家,不怕危险,特别棒。”

有的故事以描述场景为主,人物的动作、语言多,画面感强,适合边演边讲。比如,小(1)班萱萱和爸爸借助家里的枕头、围巾进行简单的装扮,上演情景剧《春天的电话》。

还可以开展与故事有关的辩论赛。如大班教师结合故事《垃圾哪里去了》,为家庭开通了“垃圾是否需要分类处理”的视频辩论平台。教师利用网上问卷邀请家庭自主报名,选择支持方,并确定参加辩论的时段。报名参加辩论的幼儿分成不同小组,组队与伙伴进行语言较量。

在我们的观念中,垃圾分类是一个定论,可在辩论赛中,幼儿展示了成人意想不到的新视角。比如,有幼儿说:“垃圾如果分类需要很多塑料袋,也会不环保。”有幼儿说:“小区里没有不同的垃圾箱,分类不方便。”

丰富的互动形式,激发了幼儿表达的愿望与热情,不但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更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将故事拓展到生活,丰富幼儿经验

故事虽然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可涉及的内容融合了多个领域。我们依据故事提出了丰富的家庭活动建议,以丰富幼儿经验。

比如,有家庭围绕《最后一只老虎》进行动物生存状态小调查,还有家庭参考《垃圾哪里去了》开展“变废为宝”行动。

又比如,小(1)班教师模仿《春天的电话》,利用手边资源制作“打给宝贝们的电话”音频,鼓励幼儿将看到的春天的景色用音频、照片的形式与教师分享。

这个游戏马上吸引了幼儿,他们学着故事主人公的样子发现春天、感受春天。芊含说:“珊珊老师,现在是春天了,外面的花儿开了,草绿了,小鱼游来游去,你快出来玩吧。”麻花说:“珊珊老师,我们家楼下的花儿都开了,有芍药花、桃花、樱花,快来我家看看吧。”

在讨论小班故事资源《我也可以飞》时,教师产生了争论。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小鸟由不会飞到学会飞的过程。当鸟爸爸鸟妈妈觉得小鸟太小,而没教它学飞翔本领时,它就想学蚂蚁在树干上走路,学松鼠在树林之间跳,当然都失败了。最后,小鸟在小蜜蜂那里学会了飞翔的本领。

故事中,妈妈总是一次又一次地阻拦,生怕小鸟做不好。有教师认为这个故事刻意塑造了一个无能的儿童形象。有教师坚持认为,在这个故事里虽然有妈妈的阻拦,但小鸟总是在想办法不断尝试,暗示了幼儿的阳光心态。

我们灵机一动,原来不同的故事背后可能有不同的育儿观念。那么,是不是可以结合不同的故事,在家长之间展开微话题讨论呢?

于是,我们发起微话题:家长要不要站在孩子身前?

考虑到家长的时间及接受程度,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最终确定了每月一次15分钟的微话题讨论。每个家长都有育儿困惑,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敞开心扉寻求支持。将这些困惑变成讨论话题,不涉及任何人,只是在问题聚焦下,挖掘家长的智慧,大家更容易接受。现在,每月一次的微话题讨论,变成了家长最期待的事。

(作者单位系北京交通大学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28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