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一场聚焦学习路径重构的探索

——苏州工业园区促进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发布时间:2021-06-12 作者:沈坚 杨原明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者的话

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我国人口教育水平不断迈向新的高度,正经历着从“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的转变。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必须成为我国人才战略的根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归根结底要依靠课堂改革。本期关注的苏州工业园区的改革,聚焦学习路径重构,破解阻碍学习的瓶颈,敬请关注。

2020年8月,苏州工业园区成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以课堂为主阵地,聚焦学习路径重构,将国家层面的教育战略要求转化为区域教育的创新实践。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为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现实可能。园区面向新时代,对学习路径重构的逻辑起点、重构方式、未来愿景开展研究探索,促进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学习路径重构的逻辑起点

学习路径指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下,学习者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为实现学习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个体学习特点的路径。

审视当下学习,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目的、内容、方式还不能令人满意。现在学习最大的问题是教师主宰了学生的学习,教师控制了学习的要求、标准、节奏、方式、内容和评价。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怎么学,甚至为什么学,都是由学校和教师规定的。学生缺乏自主权与选择权,学习发生在教师的指令中,学习按照教师预定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学习是机械的,没有“思维”,没有“思辨”,更没有“思想”,这显然远离了学习的本质,也有悖于时代发展对人才主动性、创新性和终身成长能力的要求,我们亟待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破解阻碍学习的瓶颈。

从新时代教育的意涵来看:学习在主体上具有自主、能动、实践的特点,在环境要素上具有时时、处处的特点,在内容载体上具有综合、跨界、复杂以及情境化的特点。真实高效的学习应该具有自主性、选择性、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和挑战性,从发现问题、激发动机开始,经历探索知识、分析思考、理解体验、反思质疑、综合应用、创新创造等系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

学习路径重构的学理性主要基于三点:缘起是“适合的教育”,方法论基础是“教智融合”,技术支撑是“大数据赋能”。理解践行“适合的教育”,就是要从学生自我禀赋出发,经由学习,引向学生在社会发展中找到合理位置,因材立学,走向自我成长之路。所谓方法论基础是“教智融合”,是指教学与技术的融合,实现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聚焦新时代育人理念,通过改变传统课堂模式,优化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习质量的提高。“大数据赋能”是随着人类从信息技术(IT)社会向数据技术(DT)社会转型,数据密集型研究导向已然成为教育研究与实践新场域,通过挖掘教育大数据与教育现象的相关性,让数据“说话”,发挥数据在学习过程中的检测、监测、调控、评价、预测、决策等作用,实现大数据赋能学习路径重构的功能。

突破教学时空,推行个性学、精准学、泛在学

为了促进更好的学习,实现学习路径的重构,苏州工业园区全面推进智慧教育“易加”平台的建设和应用,通过“易加学院”“易加分析”“易加终身”等子平台所实现的功能,积极突破教学时空,以学定教、以学优教、以学评教,从强调关注教材、教程、教法,转变到强调关注学程、学法和学力,这里列举一二:

个性学,让学习成为自主的事。透视基础教育变革路向,学习将会沿着个性化方向发展,课程是个性化设计,学习是个性化方式。学生可以扫码自学,自主成长。园区学校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各学科教学进度,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易加学院”平台,观看优质微课,提前预学,学习后,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平台批改后一方面将预学情况反馈给任课教师,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给予详细分析。这样学生的扫码学习紧扣教学进度,资源精准推送,实现预学解惑,推进课堂学习向深度进发,实效性好。

课程选学,分层推送。园区常态化组织教师录制精品课程,分为AB两类。A类课程侧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涉及的问题以基础、中等难度要求为主;B类课程,主要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重点加强学科思维、学科能力的培养,涉及的问题以中等难度及较难要求为主。两类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金库,并提供选择。

精准学,让学习成为适切的事。精准学是高效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区域监测与常态检测掌握学情,不断调适学习目标、内容来适切每个学生成长。

区域监测促精准。依托大数据“易加分析”平台进行学业质量监测,实现“全对象、全学科、全维度”学习评估,利用雷达图、柱形图呈现学生学习的长短板,实现精准改薄学习;建立多级别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利用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进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优化学习体验,促进提升学习自信。

常态检测促精准。通过教师传统纸笔评阅和平台高速扫描智能统计功能,对学生学习进行随堂作业常态检测,实时掌握个人学习难点、堵点、易错点,并对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推送适合的个人学习资源,也促进教师及时精准辅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保持良好的学习成就,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泛在学,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事。泛在学的本质是“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让学习更具有广泛性并充满活力。

构建圈子,项目学习。圈子成员突破学校限制、年龄限制,以共同关心的学习内容随机、随时组成“学习蜂群”,在“易加终身”学习平台上,他们都可以主动发起学习主题,组织圈内的成员进行线上研讨、线下交流,学习成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让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整合融通,跨界学习。洞察国际学术上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多是在跨学科、跨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中形成的。园区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以面向真实世界问题为导向,开发多样性的跨界学习课程,实施多样性的跨界学习活动,全面激发学生深度思维,培养学生的生存、合作、思维、创新等综合能力。

满足未来学习需要,为不同受教育者提供“合适的教育”

园区将不断探索面向大数据的“教智融合”创新实践,满足未来学习路径重构的需要,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适合的教育”。

打造全程支持的“学习链”。努力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转型。在这一过程中,要从机制上打造能满足学生时间自由调控、技术自我适应、内容自主选择的新型“学习链”。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一是在形式上,要围绕课程打造课前可学、课中可拓、课后可展全程支持的学习链;二是在技术上,设计好学生在线发起问题、平台实时响应、人机协同共助的全程技术支持环境;三是在内容上,可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个性化学习内容菜单定制、智慧推送的智能学习供应链。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链”为支撑,形成学生沉浸于情境体验、人人互动的良好学习场域,促进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创设多维空间的“研学营”。未来学习鼓励学生开展深度研学,促进深度学习发生。

“研学营”是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便利性,促进学生研学活动的开展,满足学生自适应研学、技术性研学、合作性研学。在自适应研学中,通过项目研学、主题研学、问题研学等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自我评价,强化主体探索意识,提高研究能力。技术性研学将成为未来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创设虚拟仿真研究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在真实物理情境中难以接触、体验、操作的技术。未来学习更鼓励合作,通过打造综合性、系列化、主题式合作研学项目,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体会合作的意义和群体智慧的魅力。

构建激发潜质的“创新港”。对于未来学习,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将成为重中之重,构建激发潜质的“创新港”成为时代选择。

苏州工业园区将创新实践能力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把学生学习思维创新与应用能力创新结合起来,立足区域资源优势,与知名高校、教育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合作,建设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孵化器,从机制上给予保障。以区内高中为例,星海实验中学依托苏州一号产业“生物医药”,着力打造“生命科学后备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与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纳米科技城合作,开设“纳米科学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验项目”,让学生体悟高科技材料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苏州大学附属中学与苏州大学合作,打造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创造力中心”,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进行特定人才早期培养。这些“创新港”的构建和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能适应学生出彩特长和个性化发展需求,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具有更大的可能。

多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以“无限学习,无限未来”为愿景,以学生为中心,探索学习路径重构,引领区域教学改革,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沈坚系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局长,杨原明系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1年06月12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