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高举红色薪火 照耀奋进之路

——北方工业大学传承红色基因建设高水平大学纪略

发布时间:2021-06-30 作者:缪劲翔 来源:中国教育报

北方工业大学作为一所有着75年办学历史的“工业院校”,不断挖掘学校历史积淀中蕴藏的红色基因,不断丰富红色基因中的文化内涵,不断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动能,以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对初心使命的恒久坚守,带动全校师生向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不断奋进。

传承红色基因 矢志“兴工报国”

北方工业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46年的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建立了地下党组织。学校早期的党组织,在秘密的状态下积极组织进步学生开展政治斗争、传播革命思想,发展“民主青年联盟”等外围组织,带领学生参加北平“反饥饿、争温饱”的学生运动,在解放前夕开展有力的“护校”工作,为党和政府部门顺利接收学校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先后划归国家重工业部门和冶金工业部门管理,先后更名为“北京重工业学校”和“北京钢铁工业学校”。学校怀揣“实业救国”“工业报国”的理想,结合国家钢铁建设的发展需求,以采矿、探矿、选矿、炼焦、冶铁、炼钢、轧钢、钢铁机电为主要培养方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钢铁工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投身钢铁、奉献钢铁的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为国家钢铁工业的奠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后,学校以“工业兴国”为己任,按照国家工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全面调整建设方向。1983年,学校划转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管理,根据服务有色金属行业的新定位,集中力量建设工业自动化电气化、自动化仪表、计算机应用、冶金机械、液压等相关专业。1985年,学校由“北京冶金机电学院”更名为“北方工业大学”,成为有色系统的高水平院校,在人才智力、科技攻关、技术应用等方面为国家工业的飞跃进步和有色金属行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新世纪之交,学校由行业院校划转为北京市管理的院校。学校以“工业强国”为引领,紧跟国家战略和北京市发展需要,着力培养掌握新技术的新型工业人才。进入新时代,学校牢牢把住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建设,对学科专业进行重新布局,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用于对传统专业和学科的升级改造,打造了“智能+”的学科特色和“城市治理”的应用特色,运用新兴技术服务国家和北京经济社会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涵育红色文化 弘扬“工大精神”

在75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工业报国、工业兴国、工业强国”的红色基因,已经融入到立德树人、办学治校、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北方工大人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学校把“实业兴国”“兴工报国”作为自己的红色文化根脉,不断涵育出“敦品励学、才德并懋”的校训、“严肃、严格、严谨”的校风、“专业、人文、进取”的学校精神。这些精神品格无不蕴含着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的忠诚态度、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担当和执着教育事业的奋斗精神。学校大力弘扬自身孕育生发出来的红色文化,发挥其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的重要功能,把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传承下去。

学校充分挖掘自身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校史校情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讲述学校首位校长陈光熙,留学归国后怀揣实业救国理想,在筚路蓝缕中创办学校的艰辛历程以及在88岁高龄申请入党,一生对党赤诚忠心的故事。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学校艺术馆,介绍老校长仇春霖开工科高校美育之先河,为学校创办全国理工类院校首所艺术馆,创建北京高校文明校园,打造全国“大学美育”精品课程的经历。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事迹,把学校的红色精神传递给广大学生,激发爱党爱国热情,增添砥砺奋进斗志,弘扬学校光荣传统。

学校注重把红色资源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校立足区位优势,定期组织师生参观香山革命纪念地、北大红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崔显芳烈士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京西的红色文化资源纳入到学校的育人体系中来,实现对师生红色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学校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作品的创作和展示,打造了话剧《初心》和《丰碑》、舞蹈《觉醒》和《飞夺泸定桥》、学校老党员故事“红心向党,初衷不改”等红色精品节目,唱响红色旋律,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教育以艺术的形式入耳、入脑、入心。

汲取红色力量 突出“实学实干”

学校的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红色资源是学生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的重要源泉。学校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进一步赓续红色精神、弘扬红色传统、稳固红色根脉的重要契机,通过“四史”学习汲取精神养料,汇聚奋进力量。

唯有实学,方能实干。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大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组织了读书班、专家讲座、原创作品展览、党史主题参观、基层宣讲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带领干部师生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党史学习提高精神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学出坚强党性,学出信仰担当。

为学之实,贵在践履。学校将党史学习激发的精神活力,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动力、提升办学治校的能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合力。在教育教学中,建艺学院教师探索课程思政新模式,将党史学习纳入到设计课程实践环节,指导学生设计建党百年海报作品。在科研创新中,学校科技人员坚守“兴工报国”初心,结合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科研攻关,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社会实践中,文法师生团队逐一实地寻访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1916年至1927年间在北京的8处住所,真实还原了李大钊从朴素的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的生活轨迹与思想历程,研究成果在《光明日报》整版发表。在管理服务中,学校深入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打造“急愁盼,工小办——学校‘接诉即办’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更快捷、更精准、更贴心的服务。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已形成“学史力行、以行践知”的鲜明特色,学习的成效真正转化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实效。

(北方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缪劲翔)

《中国教育报》2021年07月01日第7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