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大信心迈向新征程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发布时间:2021-07-04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教育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一词源自《诗经》,在《礼记·礼运》中得到阐述,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宏大目标。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会见外宾时,第一次明确用“小康之家”来表述我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言以蔽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千年梦圆,举国振奋,中国共产党兑现了承诺;抚今追昔,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可以看清楚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殊为不易,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更是不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二字,内涵丰富。全面小康重在全面,覆盖的领域全面、人口全面、区域全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而是讲究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换言之,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是高质量的、可以载入史册的。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为14亿多人民提供了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为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具体而言,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全局能力显著增强,教育公平取得重大突破,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体制改革加速穿越“深水区”,教育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等。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但我们深知奋斗没有终点。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离不了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样离不了同心同德、万众一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了14亿多中国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也极大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激发出了中国人民迈上新台阶的豪情,以及为实现更宏大目标而矢志不移的强大决心。这是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回望过往的奋斗路,心潮澎湃;眺望前方的新征程,壮志满怀。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接续奋斗,我们将塑造一个更美好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教育报》2021年07月04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