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罗素的建设性教育之路

发布时间:2021-09-01 作者:苏菲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一本近百年前的教育著作,对当下的我们会有怎样的意义?

罗素(1872年—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建树卓著、影响深远。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全新的教育制度应运而生,而罗素恰逢现代教育发展阶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对现代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期望。他的教育观点,即使是现在看,依然具有前瞻性。

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伯特兰·罗素/著 谭新木/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青豆书坊)一书中,罗素花了很多篇幅来探讨“教育的目的”,这是极其必要的。如果不清楚目的地,就贸然开始一段旅程,很难想象能够抵达。而如果不清楚教育的目的,就陷入教育手段的探讨中,必然会引起错乱。罗素认为,构成理想人格基础的四项品质是:活力、勇气、敏锐和智力。活力来自身心健康,勇气可以克服恐惧,敏锐让人们富有同情心,而智力代表着获取知识的能力。只有教育者怀着对孩子的爱,理解这些优秀的品质,才有可能促进孩子的发展,也就是把“爱和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遵循正确的方法。罗素明确指出,在教育中,孩子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吗?一百年前,教育更多的是为工业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力,而罗素却呼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孩子的人格培养上,不得不感叹,罗素的教育观超越于时代,哪怕是对于一百年后的今天,也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

罗素非常重视孩子入学前的成长,认为6岁之前的品质培养和习惯养成,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他推崇“建设性”的教育方式,认为美德的种子就是从建设带来的快乐体验中滋生的。比如,一个低龄孩子可能会破坏花园里的鲜花,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禁止孩子进入花园,但这种禁止起不到任何教育的作用。建设性的教育方式是,鼓励孩子在花园里播种,照顾种子发芽长大,直至开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体会到,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拥有美丽的花朵,那么他就能够学会珍惜花园里的花朵,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这种美德是由内而外自发的。

与建设性相对的是破坏性,当成年人损害孩子的物品,当着孩子的面斥责他人,伤害动物,就损害了美德培养的土壤,孩子无法学会尊重生命。当父母总是指出孩子做得不好的部分,孩子就认为避免错误是最重要的,从而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孩子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否定性的准则”,到处都是不能触碰的红线,就会培养出吹毛求疵、缺乏进取心的人。罗素称之为“缺乏建设性的教育”。

破坏总是比建设更加容易。用积木搭起一座高楼很不容易,推倒却只需要一秒钟。作为父母,指出孩子的过错是容易的,而要引导孩子思考问题所在,以及找到改进的方法是困难的;对打架的孩子说出“不要打架”是容易的,而让孩子学会和平解决冲突的技能是困难的;惩罚孩子是容易的,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则是困难的;强迫孩子坐在书桌前是容易的,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则是困难的。只有选择困难的“建设性方法”,我们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罗素在整本书中都在谈“建设性的教育方法”。当孩子具有恐惧心理时,他认为“逼迫孩子勇敢”是没有用的,让孩子学习操作和控制性的技能有助于克服恐惧,比如骑自行车、登山。当孩子说谎时,他认为惩罚只会导致恐惧,增加说谎,可行的方法是父母始终保持诚实,从而获得孩子的信任。在孩子的性教育上,罗素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如实回答问题,把性知识当成和地球自转以及蒸汽机运动一样的问题来回答,闪烁其词的父母只会传递“性是下流的”这样一种信息。

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我们看到罗素近百年前的教育观依然熠熠生辉,即便在今天,探索“建设性教育之路”也依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作者系家庭教育讲师)

《中国教育报》2021年09月01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