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高质量作业、全员导师制等,使学校教育作用增强、效能增强

上海:“双减”之下谋“双增”

发布时间:2021-10-30 作者:本报记者 任朝霞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业负担减轻了,不去培训班,课后服务延长了,孩子在学校里有什么收获?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不少家长表示了这样的疑问。“双减”之后,上海市教委出台了继续加强学校作业管理、打造“永不落幕的空中课程”等一系列举措,强调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增强、效能增强。学校如何通过“双增”更好地服务学生差异化教育需求?记者走访了上海的一些中小学。

    作业设计追求“高质量”

“可以设计全班学生上学交通方式调查的场景,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近日,记者走进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五年级英语备课组的教师们正在研讨第一单元的作业设计。

“新学期,学校加强了学科主题教研,鼓励老师通过选编、改编、自主创编等方式设计高质量作业。”英语教师张颖表示,教师会根据学情的不同设计分层作业。

校长郑小燕介绍说,学校通过加强学科作业主题教研,以“基于标准的单元作业设计研究”为引领,开展单元作业的研制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会引导教师运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提供的可视化检核工具进行评估,优化改进设计。同时,学校还在数学学科试点了个性化作业推送。

“作业是否真正有效,关键是‘质’,而不是单纯的‘量’。”延安初级中学校长许军介绍说,学校开展专题研究,鼓励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策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提升综合素养。目前,该校已初步形成“阅读与理解”“活动与制作”“小课题与实践”“参观与调研”“实验与创新”等五个模块的作业群。看诗写话、自然笔记……作业开放性策略在延安初中已经延伸到了所有学科。

作为一所正在创建现代学校制度的政法类大学附中,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将减轻作业负担当作学校民主管理的难点问题重点突破,先后召开了两次以学生、教师、家长、校领导和教育局督导人员为对象的校园模拟“立法”听证会,由学生团队干部领衔担任“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起草制定《作业自主权实施规定》,在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作业层次和作业量的同时,促进教师优化分层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

“减轻作业负担,并不是简单减少作业量,而要提高教师作业设计的质量,从而保证学业质量。我们鼓励教师精编作业,实施分层作业,学生可以依据个人学情,进行作业自主选择,无须重复做基础题。”华政附中校长傅松说。

    课后服务让学生“愿留”“乐留”

2019年,上海市小学生放学后免费看护延长至下午6点,静安区全方位推出学习时刻、自主时刻、温馨时刻“三段式”课后服务,供家长根据需求弹性选择。“今年全区实行3.0版‘三段式一贯通’的课后服务,明确提出服务内容以质量为先。”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鲁慧茹告诉记者,“三段式一贯通”中最有特色的是“自主时刻”中的社团活动和主题活动,这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内容。为此,学校今年组织全体教职工参与,并积极引入社会公益资源,开出了九大类64个社团活动的“大菜单”供学生选择。社团活动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年段、不同能力水平设置,像足球、舞蹈等社团都在以往提高班的基础上,新设了面向零基础学生的普及班,学生报名人数较多的社团还将开设平行班。

“课后服务不仅要让学生愿留尽留,还要让学生乐留。”鲁慧茹说。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设立了“济爱家幸福日志”,倡导家校合力共育,共同服务孩子的健康成长。班主任老师每天都会在家长群里发当日作业明细表,接受监督。晚上9点,二年级(5)班的一位家长回复道:“此时娃已经呼呼大睡,‘双减’之后小孩完成作业的效率和积极性提高了,关键还有时间每天练钢琴、打篮球,良性循环成功启动!”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体育健身”成了“双减”之后家长和学生的首选。一师附小体育教研组长刘恒玮告诉记者,这学期全校有600余名学生选择了课后服务时段的体育项目,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学校16名体育教师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16个体育专项提高班和跳踢、民俗游戏、体育游戏、旱地冰滑等4个普及班,学校还在教学楼顶楼平台新建了“笼式运动场”,拓展运动空间。

在复旦徐汇实验学校,记者看到,楼后走道、校内空地等全部铺成了塑胶运动场地,设计了跳房子、跑道、混合运动等各种运动区域,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体育运动。

    “全员导师制”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老师,我又减了两斤。”新学期开始,嘉定区迎园中学八年级的一个“小胖墩”兴冲冲地跑来,找英语教师钱勇汇报“瘦身成果”。

上学期,嘉定区迎园中学试点“全员导师制”,99名教师除病假等客观原因外,全部参与导师匹配。钱勇老师通过和学生的一个个“约定’,鼓励学生实现阅读、健身、做家务等一个个小目标,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

“作为导师,对学生的关心不局限于学业成绩,更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迎园中学校长张莉琴介绍说。

通过上学期的试点,上海市教委深入研究导师的范围界定、实施目标、基本职责、规定任务、匹配机制、角色定位、专业支撑、教学环境、保障激励等十大问题,明确了教师成为“良师益友”、做好“家校沟通”两项关键职责。今年秋季新学期,在已有试点基础上,“全员导师制”在上海市中小学重点年级全面推行。

记者在卢湾中学看到,初三年级的化学教师顾陈浩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份有趣的礼物,他把初中化学知识都改编成了歌曲,自唱自演制作了视频,让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同时缓解压力。

“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据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配合“全员导师制”推广,上海积极开展了专业资源开发和培训调研指导,下发了《师生关系指导手册》《家校沟通指导手册》《作业命题指导手册》,同步实施市级种子教师培训,启动区、校教师全员培训,提升全体教师担任导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下一步,还将开发相关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包,为推广“全员导师制”提供支撑保障。

《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30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