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学环节的“有效”与“无效”

发布时间:2021-12-03 作者:郑伟明 来源:中国教育报

某教师在执教高一化学《硫的转化》公开课中,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利用壮观的视频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由火山喷发时存在各种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导入新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顺势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评课专家却认为,这个环节从学生认知与知识掌握层面来说是“无效”的。但是笔者发现,如果缺少了这个环节,学生就难以进入学习情境。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教学环节的“有效”与“无效”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认知线、情感线和组织线,某些看似“无效”的环节在这三条线中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认知线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基于脑科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指向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和深度学习。但是,如果教师只注重知识讲授,而忽视情感交流,那么学生学到的可能仅仅是冷冰冰的知识。众所周知,以分数为本的教育会导致人的异化而非人的解放,学生素质不能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因此,课堂教学要“求真”,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安排教与学的关系,当教就必须教透,当学就不要干扰。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情感的交流。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不就是知识学习与情感交流的完美结合吗?至于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这要看哪一种更有效,而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固定模式。

情感线

课堂不仅要“教知识”,课堂还是一个“生命场”。学生是以压抑的心态,还是以安全、舒适、积极的心态听课,学习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教师引入一些视频、图片,甚至一些小笑话,这些环节看似“无效”,实则是这堂课的催化剂、兴奋剂。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到知识,苦学就会变成乐学。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求善”。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中,为了追求课堂的高效,传统的做法是合作互助、好中差搭配,讨论时学优生去教学困生。笔者则更倾向于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表面上看是课堂讨论的技术,实则可以上升为课堂的伦理和道德。因为从道德层面上讲,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水平可以低一点儿,但是他学习、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我们是要捍卫的。如果刚开始分小组时就按成绩分三六九等,那么学优生可以充分扬长、获得人格的尊严,而学困生却会在学习生活中认为“自己是差生,需要接受别人的帮助”,也许就会自我贴上一个标签——我的学习能力较差。很多时候学困生其实可以做得很好,但就是不敢迈出那一步,他将用很长的时间来治愈在课堂中受到的无视甚至是伤害。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应该是“道德”的课堂,应该是追求善的课堂,学多少知识是第二位的,而人的尊严维护、生命成长和人格养成是第一位的。

组织线

教师要统筹教学环节和资源,讲就讲透,悟就悟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高效课堂,一定是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向同行的,而不是相悖的。在课堂教学中,一些事实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让学生记住即可,而那些程序性知识则需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悟中学。

高效课堂并非教育的目的,而是培养人的载体。我们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价值品格是教不出来的,需要学生在体验中领悟。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立德树人,就必须关注学生有无生长、生长的方向以及在哪些方面生长。无论是讲授、独学,还是讨论、对话,教师都要精心组织与协调,直接指向课堂的有效性,致力于解决如何讲授更有效,怎样讨论、何时讨论更有效等问题。

课堂教学中认知线是基础,情感线是润滑剂,组织线是保障,只有三者有机统一,才能共同指向完整的人。课堂45分钟,是生命的流淌,必须通过情感的介入,让学生的知情意行都得到发展,让学生享受幸福的课堂。

笔者并不反对剔除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环节,但是,有些看似“无效”的环节,实则有利于回归课堂教学的本真,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加包容、公平和优质的教育,从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作者系山东省诸城繁华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03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