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五线心育”促学生阳光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1-12-10 作者:王东文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今年,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广纳师生创意,校园每一栋楼都用新名字取代了原先的ABC编号:思远、致远、求真、向善、臻美、弘志,连饭堂也取名愉园、恰园,沉淀美善之志昭昭,生活育人情趣盎然。

11年前建校的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将拥有“国际社会通行证、现代公民合格证、身心人格健康证”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如今,学校“五线心育助成长,融合资源促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体系日臻完善,以红色初心为底色,以优秀传统为内涵,融通时代、社会、家庭,推动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教育,助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

五线育人万千景,同绘青春花季

教师—学生(朋辈)—学校—家庭—社会,五条线或隐或显。“五线心育”就是要以青春为中心,心心相印,上下相承,同辈互助,在各自的季节生成不同的绽放,让所有的花都应时令而开。办学初期,学校就成立了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尝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从无到有,由粗而细。有讲解心理原理的“解密情绪”,有眺望人生的“人生拍卖会”,还有独白心语课“你很特别,我也是”,不同课程让青春的心理长卷无死角地徐徐展开、放大……

高中生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不仅是在校学习的学生,还是社会人,带着各种成长的烙印成为今天的模样。家庭、同伴、社会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无法取代他们所有的成长经历和环境,却能积极融合校内外多方资源,让学生生命中遇到的重要他人,尽可能成为其成长过程中正向的、有益的支撑,为其提供向上向善的发展动力。由此,我们把教师、学生(朋辈)、家庭、学校及社会作为孩子谱写青春之歌的“五线谱”,着眼学生心理素养和社会化发展,基于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原则,围绕“高一快乐成长、高二稳健成熟、高三拼搏成功”的“三成”育人目标,建立起面向学生、教师、家长的分层培训机制,提升全体学生、教师、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形成充分沟通、及时反馈、全面融合的教育工作制度体系,形成五线协同育人的课程观,将“爱与责任”作为核心内容,推进教育创新,积极探索实践,构建起“五线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

走进孩子心里,厚植家校沃土

想起在心理辅导室里,十四五岁的孩子们向我控诉爸爸妈妈不懂他们的时候,我心里就酸酸的,说不出的难受。哪个爸爸妈妈不渴望走进孩子的心里,可是怎么走着走着就迷路了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

“老师,你知道吗?我高三了,本来一周就只有一天才能在家,这一天里我最舒服的时刻就是我爸妈睡午觉的时候,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安静地用平板电脑沉浸在电影里面,还不用听我妈唠叨。”

“我跟他们说了无数次了,但是没有用,他们依然我行我素,坚持认为自己才是对的,我真的不想说了。”

“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平静地和他们沟通,总是一开口就吵。”

“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现在这样,我怕他们担心我,他们已经为我付出太多了,我就希望他们好好的。”

“我和老师请假的时候,老师有点儿埋怨地对我说:‘你不是答应我不请假了吗?’真的让我很不舒服。”

孩子小的时候,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们都看在眼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丝一毫的毛病也被父母和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当指责多过鼓励时,彼此间的心墙就高了一层。彼此相爱的一家人之间渐渐地筑起了高墙,师生之间有了深深的沟壑。

孩子吵闹的背后藏着我们没有看到的请求,也许是渴望被尊重,也许是感受不到被信任,等等,只有把心里的墙拆掉,才能看到彼此。

当孩子主动说起什么的时候,作为父母和教师,不必急着给他答案,生活中很多问题并没有答案。我们应用心感受孩子话语背后想要表达的情绪,给他温暖有力的支持和拥抱。当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如果是非原则性的问题,作为教师和父母,不必急着批评、否定他,引导和陪伴他接受检验和调整最重要。

教师和父母一定要找到走进孩子心里的地图,用爱敲开孩子的心门,用鼓励肯定孩子的进步,用宽容谅解孩子的不完美,用温暖陪伴孩子的成长。

涵育光明者,不治已病治未病

“五线心育”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以“三成”教育为目标维度,以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为内容维度,以家庭、学生(朋辈)、教师、社会、学校制度为资源维度,形成三维立体的课程体系,涵盖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三大类。

必修课程:学校通过学科课程渗透和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首先,分学科组定期开展专题教研,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增强学科课程的育心养德功能,落实学科心理素养的培养,满足全体学生的成长需要。例如,数学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克服自身的畏难心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外语教学引导学生建立多元化视角,增强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历史教学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艺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美育心。体育教学注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树立身心健康观念。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探究思维和结构化思考的能力。其次,学校围绕高一年级学生的成长需求,设立心理与生涯发展必修课,助力学生心理发展和生涯规划,提升心理和生涯适应力,课程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首先,学校开设了几十门精品选修课程,授课教师有意识地将心理素养渗透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科课程之外探索未来发展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促进生涯规划,增强社会责任感,助力乐趣升华为志趣。其次,围绕高二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面向有需求的学生,开设高阶思维力培养课程,在高一心理与生涯发展必修课的基础上,主要采取问题解决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和互动学习,积极迎接成长挑战。再其次,针对高三年级的备考节奏和各班级的不同需求,开设定制化的心理班会课,在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的专业引领下,组织全年级班主任集体研发出一套心理班会课资源包,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更提升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班会课设计水平。

活动课程:一直以来,活动课程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特色的部分,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参与、成长,家长们在活动中陪伴、投入、收获,教师们在活动中激励、合作、共进,社会各界在活动中体现责任、格局、担当,大家用一个个爱心的“音符”在学校心育的“五线谱”上创造出最动人的青春乐章。学生在校内社会实践课程中,选择用爱为学校的园丁何月桂老人实现梦想,在老人所工作的花园里的每一棵树都挂上了树牌。在他们奉献爱心的同时,老人的辛勤、努力、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所有为老人圆梦的学生。有的家长在学校的家长生涯大讲堂上向学生们展示了曾经的规划与梦想和今天的责任与担当,激发了他们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十多年来的温暖坚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形成了高度的默契,家校联动将“爱与责任”的种子深深地埋在每一个学子的心中。

(作者系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10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