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我的2021书单

发布时间:2022-01-05 来源:中国教育报

荐读者:郝晓东

    苏州大学教育学博士生,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推荐1:

《批判性思维与写作》

田洪鋆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遗憾的是,应试教育并没有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缺乏,导致思维主观、自我、固化、狭隘、偏执、疏漏,进而妨碍了个人的长远发展。当下,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书籍很多,但这本书是我认为值得推荐的一本。全书分为“批判性思维是怎么帮我们解决问题的?”“论证”和“批判性写作”三大章,详细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和价值,论证的内涵、类型、在学习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撰写文献综述,如何构思和写作等内容。作者是高校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有深厚的学术功底,本书有浓厚的学术味道,逻辑严谨,语言凝练,但又将知识阐释得深入浅出。这本书侧重指导课题研究或撰写论文,但其对批判性思维的分析是任何教师都值得学习的。

推荐2: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美]帕克·帕尔默 著 

方彤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化教育,学校通过标准化的流程、传授标准化的知识,生产标准化的人才,这种受工业化影响的教育范式,特征是知识与生命割裂,知识与生活疏远,导致学生不喜欢学习,教师身心分离、职业倦怠。新时代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也包含对现代教育的反思,美国教育专家帕克·帕尔默敏锐地感知现代教育的局限性,在这本书中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教师实现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的关键是生命与职业、学生、知识的编织与融合。帕尔默提出四条具体的途径:一是用悖论思维理解教育,避免二元对立思维;二是向内要实现职业认同,实现生命与职业的统一;三是建立求真共同体,实现自我与学生的生命编织;四是发掘伟大事物的魅力,实现生命与知识的融合。遗憾的是,许多教师未能完全读懂这本书,误以为这是一本心灵鸡汤类的书籍,而不知其意义之深远。

推荐3:

《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田志刚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这是一本指导个人如何从新手成长为专家的学习类书籍。我初次阅读就手不释卷、拍案叫绝,因为书籍充满洞见、直击要点,深入浅出、文笔流畅,可读性很强。全书共五章,分别为“专家”“学习”“实践”“思维”和“品牌”,主要阐述了“为何要成为专家,成为专家的关键;成为专家需学什么、专家如何学习,如何提升学习能力;实践在成长中的重要性,如何寻找实践的机会;思维的本质,思维的分类;塑造品牌的重要性和方法”等,该书为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荐读者:郑英

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推荐1:

《大地上的事情》

苇岸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是一个深会土地意义的人,对土地和土地上的一切怀有深广的悲悯之心,甚至将土地上的麻雀、花草、稻作等一切生命体都视为自己的家人及平等的伙伴,这对现在疏离了土地甚至从未亲近过土地的人,无疑深具意义。现代人,尤其是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基本远离了土地,迟钝于大自然的消息,易患“自然缺失症”,春天不知草木的萌动,秋天不闻庄稼的芳香,四季模糊了甚至退隐了。所以,不妨看看这本书,并有意识地去亲近土地,领略季节所带来的节奏感,让自己的劳逸、张弛、起伏和舒缓保持节奏。另外,书中的语言格调清新如土地在早晨时的气息,文字简短凝练却深刻隽永有种宏大之境,这也是特别值得一读并学习的地方。

推荐2:

《朱光潜谈读书》

朱光潜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这是一本可供细细咀嚼的书,分读书之道、读书之趣、读书之悟三辑,深入浅出地回答了有关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为何读书等问题。此书将深刻的问题用浅近的语言来表达,娓娓道来,如同与一个朋友在面对面地交谈,那种平和亲切的态度、深入浅出的讲解及行云流水的笔调,都会带给读者一种愉悦的阅读享受。还有那种不蔓不枝、清新明亮的语言风格,有种淡淡却隽久的意蕴,带给读者一种富有美感的阅读体验,让人不舍释卷。朱先生曾说,“读书让你知道‘光’在哪里”,这本书就是一束光,为读者照亮了一段通向书山的路,让读者心扉洞开豁然开朗,愿意自己去攀登、去领略、去实践。

推荐3: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

陶玉平 译

南海出版公司

这是因《百年孤独》而饮誉全球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部中篇小说,与作者其他作品相比,册页显得单薄,却不失质地的厚重。作品讲述的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上校盼望养老金而不得的无奈心境和窘迫处境,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失望和无果中绝望地等待,但绝境中依然不失人的尊严,彰显出生命的张力和韧劲。小说选取一个微观的视角,用含蓄克制的语言、从容的节奏,叙述了一个悲剧。采用的手法是主要聚焦于主人公身上,其他人物虽有出场,但着墨不多,如同舞台有时是正常布光,人物都被照亮,有时慢慢变暗场景光,一盏聚光灯聚焦到主人公身上,让观众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投射到人物身上,引起极大的共鸣。都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而这部作品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再拼起来给人看,有种美学意义。它的内核是凄美且壮怀的,有一种无声的恸,却能在大悲中唤起人的柔情,让我们看见了一段苦难,更看见了苦难背后人性的可贵和高贵,这是小说最撼动人心的地方。

推荐4: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澳]约翰·赫斯特 著

席玉苹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显然不同于多数通史性历史书那样靠时间或事件来推动,而是靠逻辑来推动,化繁为简至极简,将欧洲从古希腊到近代近三千年的历史,通过古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日耳曼民族三大元素的整理和重组,并顺着三者之间的发展、斗争和融合对欧洲关键事件进行梳理,勾勒出一个异样清晰的历史骨架,从宏观上提供了一种梳理历史脉络的方法。这一点如作者所言:“我的目的是从中找出欧洲文明的基本元素,看这些元素如何透过时间重新组合,从古旧中形塑出新的样貌;看旧有的东西如何屹立不摇、风云再现。”这种独特的视角和切入方式,让人不只获得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

《中国教育报》2022年01月05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