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3名党员6次赴南极大陆科考——

将科研做到“地球最南端”

发布时间:2022-04-08 作者:本报记者 任朝霞 通讯员 符哲琦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协同育人党支部与中国南极中山站党支部,开展“关注国家发展·勇担强国使命”在线联学联建活动。

现场连线的科考队员中,有一位大家很熟悉,他就是正在南极中山站参加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工作的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研二学生李喆。“在达尔克冰川的30多天,队员们不仅要完成科考任务,还要自力更生,解决后勤问题。”作为奔赴南极科考的研究生党员,李喆激动地向自己的老师和同学们传递来自“地球之极”的问候。

近年来,华东师大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以学术卓越引领育人卓越,致力于提升学术研究及创新创造的引领力和贡献度,积极践行大学为国家和世界发展的未来培育新人才的责任。目前,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已有3名师生党员先后6次前往南极,践行并传承着“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极地精神。他们也将这一精神带回了华东师大,融入所在团队的日常科研工作中。

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史贵涛就是一名有着丰富南极科考经验的“老将”。他在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均开展过科学考察活动,在南极工作和生活时间累计两年多。他带领极地环境研究团队在极地雪冰现代环境过程、变化和机理以及冰芯气候记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认识极地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2020年,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王丹赫作为华东师大第一位赴南极内陆科考的学生,将华东师大学子的科研热情挥洒在南极内陆。通过对南极中山站附近区域雪冰等环境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王丹赫发现,人类活动对极地局地环境中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但源于南半球中低纬度长距离的大气传输可能是一个重要来源。这一科研发现为认识极地环境变化带来了新的思路。

“希望双方以党支部为阵地,继续加强高校科研力量与中国南极中山站的合作交流,也期待华东师大青年学者们在极地研究中有更多新的突破,为国家极地科研事业贡献更大力量。”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段玉山说。

《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08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