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南京构建市级示范、区级跟进、学校深化的常态机制——

唱响新时代思政教育“好声音”

发布时间:2022-05-16 作者:本报记者 潘玉娇 通讯员 杨潇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从红船故事到新安旅行团,从五星红旗的诞生到冬奥会吉祥物设计,3个篇章9个故事,师生们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讲述、演绎。前不久,南京“思政好声音”(第一季)鼓楼专场在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举行,讲述者的表现“惊艳”了在场所有人。

这是江苏省南京市精心打造的一个思政教育品牌项目,也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我们着力构建市级示范、区级跟进、学校深化的思政课改革创新常态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唱新时代思政教育‘好声音’。”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张生说。

线上线下融合

“今年,我们以巩固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成果为目标,以季度为单位,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梦为什么能实现’4个主题,举办4场区级现场展评和市级总结性推进活动。”提及“思政好声音”,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贺承瑶认为,这种市级设计架构、区级推进执行、校级具体承办的活动模式,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借助扬子晚报少年志融媒体线上平台,南京“思政好声音”有效拓展活动场域。在第一季评选中,广大师生踊跃投稿,经过网上初评和线下复评,最终,30件“思政好声音”第一季优秀作品和22件进校园“思政好声音”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目前,“思政好声音”第二季作品征集活动已经启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及教师只要登录“少年志”APP平台,就可以在线观看优秀思政作品,还可以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上传自己制作的内容。截至目前,超过30万人次浏览关注及点赞。

“思政好声音”源于学校,也要回归学校。南京市各校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团队会等途径,让师生们一起聆听“思政好声音”。

校园百花齐放

“思政好声音”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南京市各级教育部门在思政工作上的深耕细作。2021年底,南京为22所首批市“思政育人特色学校”授牌。“这项工作将教育系统内外资源有效调动起来,推动育人理念、育人途径等方面的全新改革,为构建起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打开了一扇大门。”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说。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去年该校党委与学生发展中心联合校友会,举办了多次“校友中的革命志士”回顾展。“学校非常重视学科思政课程建设,不断强化在实践中的‘学’与‘思’。”该校历史教研组组长李娜说。

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建设了两个专门的情境活动室:法治情境教室和道德情境活动室。该校党总支书记王存贵告诉记者,学校积极探索校本特色“道德与法治互生课堂”教育范式路径,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景导学、探究问学、独立思学、合作互学、展示品学、实践做学等6个方面,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启智、在互助中学习。

凝聚社会资源

从2019年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支教团就与当地瑞金北村小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双方签订协议,支教团成员每周三下午进校园,组织孩子们开展纸艺、羽毛球、航模、音乐等活动。此后,双方合作内容不断升级,大学教授走进小学课堂成为常态。

“合作已经从活动转向教研。”瑞金北村小学党总支书记刘丽告诉记者,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被纳入中小学教材体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川、院长王智先后来到瑞金北村小学,就《读本》教学与该校教师深入交流,为大家指点迷津。

南京市高校资源众多,为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12个区教育局和近百所中小学分别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0所在宁高校签订协议,组建了15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各联盟积极探索教学科研、课程开发、教师发展、协同育人、资源共享、反馈评价“六个一体化”,努力打造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南京样本”。

《中国教育报》2022年05月16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