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生涯教育的初心在育人

发布时间:2024-05-27 作者:刘慧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前,由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圆满落幕。从方案的酝酿到出台,从校赛、省赛到国赛,就业育人的理念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被充分展现和放大,与之相关的三“真”——真情、真才、求真,三“实”——实感、实学、务实,跃然笔者的脑海。

价值追求有真情实感

大赛方案明确指出,“要通过大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择业观”,选手的职业目标要能够体现积极正向的价值追求,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基于此,无论是成长赛道还是就业赛道,职业梦想的起源与价值追求都是需要明确阐述的。

可喜的是,在决赛现场,我们看到了许多选手展现出平实质朴的赤子之心。比如本硕博都选择考古学的博士,他淡淡地叙说自己从小的兴趣如何慢慢变为毕生的追求,谈起文物时如数家珍,每一个新发现都让他如获至宝;还有立志从事鱼苗育种的女生,刚开始渔民们都认为她不可能愿意在充满鱼腥味的渔船上长期工作,但她没有过多辩解,而是选择直接用行动证明自己——连续几个月都吃住在渔船上,最终不仅征服了渔民们的心,也顺利开启了新鱼苗育种的研究旅程……他们的表达没有慷慨激昂,也没有声情并茂,但正是这份真情实感,最为动人。

每一个职业都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一定会面临不为人知的困难和挑战。职业选择的初心如果只有薪酬、体制等外部要素,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如果职业目标的选择源于内心的价值追求,这份追求就如陀螺的重心一般,即便遇到风雨摇摆,也能立得住、走得稳。能够让我们感到有意义的事情往往是利他的,这也是我们超越自我的人生态度与方式。能够找到这种价值感的人,必定是幸福的。

职业发展有真才实学

“规划”这个词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它仅仅是通过内部和外部的探索与匹配来找到目标的线性过程。实际上,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调整、持续优化、逐步聚焦的过程。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提升个人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一个好的规划通常具备四大要素:一是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二是人职匹配程度高;三是具有较强的行动力,能在行动中自我提升;四是具备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本次大赛的成长赛道高度重视对成长过程的考察,充分凸显了行动在规划中的重要性,而就业赛道则更注重选手与职业目标对应的能力。这样的定位旨在让大学生们明白,未来愿景与目标的达成,需要在切实可行的行动中才能实现。大学生的规划不仅要有方法,更要有行动,才能取得结果。

大学生普遍缺乏对职场的认知和体验,这是我国生涯教育面临的大背景。职业规划大赛通过对成长过程的评估,为学生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引导,帮助他们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和职场进行深度体验与实践,从而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在1921年提出的“生活教育”概念,对于如今的教育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赛场上,选手们呈现的行动过程令人欣慰。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展示了从零基础涂鸦到基本合格再到精美设计的作品变迁。画面背后,他们用小小画笔改变城市面貌的坚持清晰可见。数次奔赴乡村进行支教,数十次在工地现场进行测验,数百次在实验室里进行科研尝试,我们在细节中看到了他们对梦想的坚守与真才实学,看到了青年的力量与未来的希望。

生涯教育要求真务实

备赛过程中,一名来自医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目标明确、成果丰硕,对职业的理解也很有深度。省赛环节,她回答问题时展现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但展示部分稍显平淡。赛后,我询问学校“口语表达”课程的徐慨老师:能否指导一下这位同学,让她的演讲更具激情和感染力?徐老师并未直接回应,而是耐心地听完了她的展示,然后问她:“医生职业如此辛苦,学习内容繁多,职业发展缓慢,工作压力巨大,你为何仍选择成为医生?为何非得是你?你又能为此作出什么贡献?”在这一系列追问下,这名博士研究生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梦想源于对生命奥秘的好奇,职业追求来自“人若不生病,该多幸福”的价值需求,而职业坚守则是因为她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逐渐在她的眼中看到了期待中的热情与光芒。徐老师转头轻声对我说:“她不必非得慷慨激昂,娓娓道来同样能打动人心。”

那一刻,我深受触动。生涯教育最应该秉持的就是因材施教、适性扬才的原则。然而,在追逐比赛结果的过程中,组织者会不会忘记了就业育人的初心呢?连续十多年的生涯规划大赛,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就业育人的有效路径。每年开学初,我们都会面向所有新生举办校赛的决赛,将比赛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优秀学长、学姐们的现场展示,新生们可以第一时间领悟到生涯规划的内涵、方法与路径。更重要的是,学长、学姐们的榜样示范,向新生们展示了应有的职业价值追求。在这样的过程中,选手们不仅仅是在比赛,更像是学长、学姐们在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让整个备赛过程充满了价值感。尤其是现场台上台下的积极互动,每一次都让我们深感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大赛的宗旨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台上的选手们是千万大学生的典范,我们的就业育人者更是楷模。无论是比赛还是生涯教育的日常,精益求精、求真务实、全人理念等优秀品质都是通过言传身教来体现的。

生涯规划的内核就是找到初衷、坚守初衷、践行初衷,育人亦如是。愿我们以大赛为契机,进一步展示中国特色的生涯教育经验与成果,深入揭示大学生生涯发展的要素与本质,并充分展现就业育人的精髓和要义。

(作者系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生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7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