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激扬青春 不负华年

发布时间:2025-05-08 作者:邓希泉 来源:中国教育报

  青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推动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协同、多维发力,确保青年真正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劲引擎和动能

  “这些年,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保持青春特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寄望青春、激扬青春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密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从战略上重视青年,不断夯实青年发展根基和提升青年人力资本,厚植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青春动能。

  新时代青年肩负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使命。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春理想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就越发宽广,青春的能量就能充分迸发。我们党从来都支持青年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新时代青年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要在与祖国共奋进的过程中不断夯实自身理想信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时代青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不可避免地会在理想与现实、利己与利他、小我与大我、民族与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这些都需要青年通过坚定理想信念来有效化解。

  新时代青年肩负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历史使命。国家发展靠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创新是青春的本色,新时代青年最具创新热情,也最具创新动力,奋力走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的前列。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和“揭榜挂帅”等制度激励下,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不断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90后”占比超过75%的“纯国产”团队自主开发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平均年龄30周岁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团队攻克人工合成淀粉难题,实现“技术造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达80%以上;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在30多岁。这些都充分展现出青年常为新的青春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新时代青年需要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论述,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拓展创新的范式、场景、载体、格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新时代青年肩负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历史使命。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中国青年具有爱国奋斗的优良传统。“三支一扶”计划启动实施以来,累计招募选拔近6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近七成服务期满人员选择继续扎根基层工作。这是青年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成果。新时代青年要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展现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切实担负起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使命。

  新时代青年拥有广阔机遇,也面临一些发展焦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而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则可能是青年顶过压力、发展成才的重要支点。”要打好投资青年的“组合拳”,帮助青年从“压力山大”转变为“动力满格”,奏出时代最强音。

  以“全域联动”的青年工作格局涵育青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日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共青团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日益凸显。《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实施以来,部际联席会议机制逐步成熟,地方各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普遍覆盖,与青年发展相关的职能部门积极“跨界破壁”,形成了“集团作战”的强大合力。从“双减”政策减轻教育焦虑、促进教育公平,到“一揽子”政策支持青年就业创业,越来越多的政策和工作项目把青年放在“C位”。青年发展不再只是青年自身及其家庭的“家务事”,而是成为全社会主动关心、支持、参与的“交响乐”。但是,妨碍和制约青年发展的片面认知和短视行为仍然存在,比如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唯成绩论”、将青年视为发展手段而非目的的“工具化培养论”、消极应对发展困境的“躺平合理论”等,都会严重危害青年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破解和祛除。

  以“精准滴灌”的青年政策惠及青年。青年高质量发展依托日趋完善的青年政策体系。新时代青年需求日益多元化,青年政策要实现精准制定、精准施行、精准评估、精准修订。针对城市已经成为青年人口最集中、发展最活跃区域,也是做好党的青年工作重要领域的现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着力优化青年优先发展的规划环境、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环境、激励青年施展才华的就业环境、保障青年基本住房需求的居住环境、缓解青年婚恋生育养育难题的生活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成长发展的健康环境、有效保护青少年权益免受意外伤害和非法侵害的安全环境。为了促进青年社会流动和城市融入,全国已经建设超过2600家“青年驿站”。为了促进青年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共青团中央权益部发布《关于加强12355青少年自护教育的工作指引》。越来越多的地方和城市通过制定覆盖青年群体或青年发展重点领域的专项青年发展规划,将分散在各部门的青年政策整合为系统化、可操作的政策体系。青年政策的有效性、精准性、可及性不断提升,新时代青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以“触及灵魂”的理论和文化力量滋养青年。青年发展需要物质支持,更需要政治引领和精神沃灌,新时代青年发展尤其需要“两个结合”的滋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彻底的理论,守正创新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自2007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已累计培养超过450万名学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青年工作发展,让青年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在行动,通过线下宣讲、短视频传播等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融入日常生活的“时代符号”和“精神产品”。面向未来,新时代青年要坚定文化自信,涵养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持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通过自觉接续奋斗,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

  总之,青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推动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协同、多维发力,为青年高质量发展培厚优渥土壤、提供更好支持,确保青年真正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劲引擎和动能。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青年研究会会长。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2023年重点项目[23KDA002]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08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