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探索国际化新路向 赋能交通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5-05-13 作者:马良军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以中国职教经验促进世界职教发展系列谈⑧

  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达成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天津共识——32国部长宣言》,为全球职业教育勾勒出公平、包容、可持续的发展蓝图,更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交通强国建设发挥着开路先锋的作用。作为高素质交通运输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交通类高职院校要将职业教育国际化作为统筹各类办学要素、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打造中国交通职教新品牌的战略举措和系统工程,探索赋能交通强国建设的发展思路与路径举措。

  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是根本

  一是鼓励交通类高职院校与“走出去”企业、国际应用技术大学等合作,实施国际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共同开展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学生交换等活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交通运输技能人才。

  二是发挥中国特色学徒制教指委交通新基建专门委员会作用,开展“五金”建设,推进育训结合,创新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模式和实现路径,为国际交通新基建发展贡献技能人才培养范式。

  三是组织交通类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参与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等。将大赛资源有效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精湛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交通运输国际化人才。

  技术创新与应用是关键

  职业教育国际化赋能交通强国建设,为交通领域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新方向。

  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构建“绿色引领、数智赋能、协同育人”的创新发展实施路径。实施引才引智项目,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产、学、研、用、训、创”技术服务高地,推动交通领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变革。

  鼓励交通类高职院校将绿色技能和数字技能融入教育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由关注绿色技能、数字技能的共识转变为开发绿色技能、数字技能和培养具备绿色技能、数字技能人才的行动,适应全球交通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国际化教师队伍培养是支撑

  一是适应交通产业数字化转型,运用数字技术重塑产教关系,挖掘教师在交通强国建设相关领域应掌握的前沿知识、关键技能和核心素养,提升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数字素养。

  二是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应用技术大学教育教学或跨国企业生产活动,掌握交通运输行业国际前沿技术及标准;鼓励交通院校教师海外访学、培训、研修;参与中外合作项目、留学生培养、境外办学等教学活动,提升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国际课程开发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

  三是跨界整合优质教师资源,校企间互聘互派骨干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与交通领域出海企业共同打造热爱交通、熟悉标准、精通教学、掌握技能,具有国际职业胜任力的师资队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路径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多元协同,形成国际化办学合力。紧密对接国际产能合作需求,精准分析海外交通企业职业岗位人才规格,与“走出去”的交通领域中资企业共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开发国际化数字教学资源,实施交通领域中资企业境外本土员工培训,支撑中资企业海外发展需求。

  二是打造“政校行企多主体联动”国际合作平台。政校行企合作成立省域国际课程开发、职业培训资格委员会等实体化运作机构,实现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多领域、多样化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在留学生实习实训、跨境学徒制探索、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三是释放职业教育国际化赋能交通强国建设研究的活力。统筹成立“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等区域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开展职教合作研究,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依托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中俄交通类大学校长论坛等平台,广泛交流分享各国交通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四是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的影响力。深化中外“校—校—企”合作模式,做强职教“走出去”品牌,开发输出交通职业教育标准、资源、装备。中外“校—校—企”联合打通国内学生、国际学生进入中资企业路径,缓解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缺口。

  国际质量标准是保障

  一是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配套教学资源与教学装备,服务交通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企业培养一批既精通专业技能,又拥有国际视野,还具备一定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助力毕业生无缝适应跨国企业工作情境,提升人才的全球胜任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是鼓励交通职业院校与“走出去”企业紧密合作,推进特色专业标准及课程标准国际认证、推广与应用工作,纳入所在国国民教育体系、国家职业资格框架。精准对接海外企业本土化需求,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优质职教资源,服务“走出去”企业当地技能人才培养。

  三是在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验标准的同时,应形成符合各国交通领域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质量评估和监测标准体系,如专业教学标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促进各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交通领域国际标准、规则的优化完善,促进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标准实质等效,形成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各国普遍认同的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标准。

  (作者系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3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