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推动民政高技能人才提质升级

发布时间:2025-05-13 作者:赵红岗 周世强 覃敏 来源:中国教育报

①为老服务

②医学救援

③婚庆策划

  编者按:民政技能人才是支撑民政部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力量。加强民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不久前,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深入了解文件精神,把握民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本报邀请有关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近日,民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健全民政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为民政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民政职业教育以服务民政事业为核心,对应居民服务业、婚姻服务业、殡葬服务业、社会福利业等产业门类,聚焦社区养老、智慧社区管理、康复辅助技术等新业态,专业涉及医疗卫生大类和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包括8个中职专业、14个高职专科专业和8个高职本科专业。中职开设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及应用、社会工作事务、殡葬服务与管理等专业;高职专科重点布局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等专业;2024年设立的全国首所民政职业本科大学——民政职业大学,开设智慧健康养老管理、现代殡葬管理等5个职业本科专业,填补了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空白。

  养老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呈现“跨行业”新特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2%,养老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

  近5年,我国养老领域的专业开设呈现明显增加趋势。2024年,全国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达到400所。此外,养老相关专业开设规模逐年加大。尽管人才培养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养老领域人才需求巨大,仍不能满足需求。

  2024年10月,民政部等24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要求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发展“行业+”养老新业态、拓宽“平台+”养老新渠道。另外,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智能传感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智慧养老成为全球养老市场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这些都推动养老服务业不断衍生出新业态和新岗位。

  康复领域服务转型,技术升级势在必行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其中视力残疾人数1200多万,肢体残疾人数近2500万。此外,目前我国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对康复护理的需求成为刚需。

  在残疾人保障需求提升和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康复辅具不仅要满足功能性需求,还要注重舒适性、美观性和个性化,从“功能补偿”升级为“生活质量提升”。但当前该领域高技能人才匮乏,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现有康复辅助器具相关人才存在技能不足且人才流失现象。预计到2030年,康复辅助器具人才缺口将超过5万人。

  近年来,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等新职业的出现,有利于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这一职业体系的建立,从而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职业院校中康复辅助器具类专业开设量相对较少,但近几年有所增加。如康复辅助器具技术作为新专业,2024年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达到了9所。

  婚姻相关专业多元融合,婚姻家庭辅导需求突出

  婚姻服务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规模庞大。目前,我国从事婚庆服务的专业机构约20万家,从业人员约400万人。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国每年对婚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少于1万人,人才需求与毕业生供给之比将达10∶1。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婚礼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婚庆企业需要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策划方案,满足新人的需求和时尚潮流。婚礼服务新模式催生了婚庆新岗位,如婚礼统筹师(婚礼管家)、婚礼职业经理人、婚宴设计师等。针对未来婚庆服务的发展趋势,具备婚庆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知识,有较好外语能力、熟悉婚礼文化、具备海外旅游服务相关知识与服务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将被行业强烈需求。

  在婚姻领域,婚姻家庭辅导需求突出,人才供需严重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婚姻家庭辅导工作主要由各级妇联、工会、共青团组织等机构的工作人员和社会工作者来承担,专业的婚姻家庭辅导师数量较少,随着离婚率的攀升和家庭问题的复杂化,婚姻家庭辅导师职业在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殡葬相关专业形成多元开拓规模渐长新局面

  目前,我国有14所职业院校开设殡葬相关专业,每年培养的殡葬专业毕业生约千人,远远无法满足殡葬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中国殡葬协会专家预测:到2030年,殡葬行业需新增技术技能型人才3万人,培育发展国内殡葬市场,急需大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人才。

  此外,我国殡葬行业正经历快速变革,对专业化、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一是高水平人才需求旺盛,殡仪服务员、遗体防腐整容师等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二是服务升级需要复合型人才,例如临终关怀与悲伤辅导师,需要从业者具备心理学资质和危机干预能力;三是管理与合规人才缺口显著,行业集约化发展需要专业化运营,从业者要熟悉工商管理、政策法规等专业知识。

  建设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国家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社会需求牵引、教育支撑、技术赋能和政策保障的背景下,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需求牵引。社会各界期望民政服务能够更加优质、专业、高效,为服务对象提供更有尊严、更贴心的服务,建设高水平的民政职业技能人才队伍迫在眉睫。全国性培训评价组织要发挥行业技能人才培训评价示范作用,推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贯彻落实。

  教育支撑。民政职业大学的成立填补了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的空白,随着更多民政领域的职业本科院校和专业获批,多层次的民政职业教育体系正逐步形成。与此同时,校企合作不断深化,民政类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成趋势。随着国家不断健全民政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民政职业教育对民政高技能人才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技术赋能。智能化与专业化的融合不断催生民政新职业,民政传统专业需要加速升级改造。比如,各地试点的AI平台整合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技术,被应用于救助对象核查、养老服务质量监管等场景;传统技能岗位叠加数据分析、智能设备操作等新技能,催生了“智慧养老管家”“殡葬服务机器人运维员”等新型岗位。此外,绿色环保、资源节约等理念也推动民政行业各类技术转型升级。

  政策保障。随着《意见》的发布,各地民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全国一盘棋的系统化思维将发挥重要作用,中高本贯通的民政职业教育将逐步发展壮大,幼、老、康、故全生命周期链相关职业的培训评价工作将形成高效有序的发展模式。

  (作者单位:民政职业大学)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3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