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系统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

发布时间:2025-05-15 作者:崔允漷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材建设是立德树人新格局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一环,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依托

  发挥教材的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功能,需聚焦重难点问题,深入总结新时代实践经验,以“中国系列”原创教材为抓手,构建体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教材体系

  要秉持开放理念,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用数字化思维重塑教材形态,并形成真正的学材,以迎接数智时代的挑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材作为教育的核心载体,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灵魂、培育新人的重要使命。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并指出,“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这一要求为新时代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教材建设需要以更高的站位、更系统的谋划、更有力的保障落实,为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1

  提高站位

  从教育强国的高度擘画新时代教材建设蓝图

  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赋予了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战略意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纲要》进一步明确教材建设在教育强国中的战略地位。教材是正式教育的核心要素,是课程内容之体、教师教学之依、学生学习之梯,具有独特的育人育才价值。教材建设是立德树人新格局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一环,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依托。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教材建设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纲要》赋予教材建设的新使命。一方面,我们应当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把握高质量教材的特性和建设流程。其中,政治属性作为教材的根本属性,至关重要,这一属性要求教材切实落实国家意志,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决定了教材的发展方向和根本性质;人民属性是教材始终坚守的价值追求,要求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公平,是教材宗旨和使命的体现;战略属性则是教材的关键功能定位,它聚焦服务国家长远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培育文化自信。“三大属性”深刻引领着教材的编写、使用和管理等。另一方面,要明晰各学段教材建设的支撑作用。基础教育教材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石,能够助力学生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的提升。高等教育教材是提升高等教育战略引领力量的助推器,对接战略需求和新兴领域,助力国家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职业教育教材扎根产业一线,助力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总之,教材建设要提高站位,在教育强国的高度上切实关照全学段不同层次类型的教育目标,助力时代新人的培育,推动教育强国伟大目标的实现,促进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

  2

  系统谋划

  以高质量的自主教材体系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既是高质量教材的重要功能,也是关键特性,具有强大的价值引领动力,应成为教材的价值底色。培根铸魂赋予启智增慧以意义,启智增慧使得培根铸魂落在实处,两者又互为方法,相辅相成,能有效提升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筑牢根基。

  发挥教材的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功能,需聚焦重难点问题,深入总结新时代实践经验,以“中国系列”原创教材为抓手,打造高质量的自主教材体系。中国自主教材体系建设的关键可以从四个方面推进:一是本土化。立足中华文脉,运用本土术语、概念和理论,从中国实践经验中总结规律性结论,力求用反映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智慧的知识内容、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理论体系来武装人们的头脑。要注重构建体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教材体系,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二是全段化。中国自主教材体系要关联立德树人新格局和教育强国新蓝图,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个学段和类别全覆盖,推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在教材内容中的衔接和贯通。三是学科化。应当看到教材建设的重要学科和领域特别是科学学科的重要性,突出重点学科的教材建设,加强思想引领,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推进思政课教材建设。同时,还应保障科学教材与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同频共振,多措并举深化新时代科学教材建设机制改革。四是前沿性。《纲要》中提到的“一流核心教材”“前沿优质教材”等,让我们感受到时代使命的召唤,要敢为人先,勇攀高峰,集中优势力量,积极开发、打造和建设系列精品教材,发挥示范效应,同时,要秉持开放理念,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用数字化思维重塑教材形态,并形成真正的学材,以迎接数智时代的挑战。

  3

  保障落实

  强调教材国家事权,确保教材建设行稳致远

  尺寸教材,悠悠国事。教材建设关乎国家事权,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是事关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铸魂育人工程。要落实国家事权,首先,要强化教材审核,完善教材管理和保障机制,保障教材的高质量发展。教材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严格执行凡编必审、凡选必审、凡用必审,确保教材以鲜活的话语展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要进一步强化教材建设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明确各级主体职责,确保教材编写、审核、出版、选用、使用等各环节均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民需求,同时加强教辅材料和课外读物的规范管理,统筹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实。优化教材供给保障机制,确保高质量教材供给的高效、公平,缩小教育鸿沟,夯实教育强国建设基础。其次,要强化教材使用引领。教材使用是教材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要强化专业引领,引导教师以优质教材优化学生的学习生态,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要精准把握课标要求,“用对”教材;坚持以学为中心,“用活”教材;系统反思深化教学,“用深”教材。教师要遵循“理解—表达—实施—反思”组成的螺旋循环,深入剖析育人目标,把教材转化为学材,形成专业自觉,塑造专业品质,提升因材施教能力,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权威、前沿的知识,提升我国自主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最后,要建设完善教材质量评价体系。教材质量是教材建设的生命,要确保教材评价的科学性,推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评价体系,根据教材在中国大地上的实践结果对教材质量加以评价反馈,以科学评价机制保障国家事权有效落实。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从教育强国高度系统谋划新时代教材建设,在目标蓝图上提高站位,在具体实践中系统谋划,在保障体系中紧抓落实,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时代高品质教材体系,为培育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伟大愿景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系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教材理论与国际化战略]执行主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5日 第0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