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问政四川”发布了一则家长问询消息,指向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号。家长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层,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发布孩子照片,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与肖像权;第二层,幼儿园应该把教师还给孩子,不要把时间花在制作精美但意义不大的微信公众号上。家长提出的问题,直指幼儿园的现实困惑:要不要做微信公众号?怎么做微信公众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媒体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快速崛起。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机构,包括个人,都开始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号,也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它可以让幼儿园主动发声,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在园生活,缓解焦虑,建立家园信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运营微信公众号无可厚非。但重要的是,怎么做微信公众号。家长的质疑,提醒幼儿园:微信公众号要保护幼儿隐私,不过分占用教师时间,同时,不能只追求形式美而缺乏内涵。
幼儿园发布微信公众号,不可避免会使用幼儿照片,有隐私泄露风险。尤其是学前教育法颁布后,幼儿园在使用幼儿照片等个人信息时,更需谨慎。但我们也看到,当前,不少幼儿园出于研究需要,确有使用幼儿照片的需求时,都会请家长签署幼儿肖像权使用许可,多数家长都会同意。但如果有家长确实不同意,那么幼儿园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使用该幼儿的照片。因此,关于这一问题,幼儿园通过与家长协商,是可以解决的。
此外,制作幼儿园微信公众号,的确会花费教师时间。尤其是如果幼儿园对微信公众号的形式要求过高,教师就要花大量时间筛选照片、核对内容、精心排版。有时,微信公众号审核者还会因特别细小的问题,让教师反复修改,更会造成对教师时间的大量侵占,从而减少教师与幼儿互动时间。
但往往,幼儿园微信公众号越追求精致,越容易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热闹好看却没有丰富内涵的现象。这也是家长觉得幼儿园微信公众号无意义的原因之一,他们甚至会觉得,幼儿园只是在替家长“晒娃”,自然会反感。
这就指向另一个问题,幼儿园微信公众号怎样才能避免变成“绣花枕头”。我与几位园长进行了交流,园长告诉我,家长最希望看到的,还是教师的热情与专业。他们希望看到有爱心、有智慧的教师,引领孩子幸福成长。
比如,一些幼儿园就将微信公众号变成了教师研究幼儿的平台,值得借鉴。教师投稿内容包括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反思支持、对环境的创意改造、对材料投放的大胆创想,幼儿园负责科研的教师进行指导。到了年终,幼儿园会选出其中最受欢迎的案例,请教师分享自己的思考,并邀请专家指导。在这种机制下,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反思,修炼“内功”,以自己的思考被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发布为荣,幼儿园也因教师的专业性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同时,这样的微信公众号追求内容优质,不过于追求形式美观,不会占用教师过多时间,更不会过分使用幼儿照片。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5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