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 引领未来·数字赋能学习型社会
本报讯(记者 杨国良)“活到老,学到老嘛!这里下楼就到,看看书,和老少邻居聊聊天,开心!”92岁的退休小学语文教师胡开瑞,几乎每天“泡”在社区书吧里。这个书吧,成了他的“精神驿站”。
几步之遥,49岁的王小情正带着三岁半的外孙女翻阅绘本,“环境舒适活动多,小家伙特爱来,从小就能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这一老一小的温馨场景,是重庆市九龙坡区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生动缩影。作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九龙坡区紧抓数字重庆建设契机,以保障力、服务力、新活力“三力”为引擎,推动数字技术与社区教育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生态。
如何精准感知居民需求、高效调配资源?九龙坡区的答案是:数字筑基强“保障力”。依托市级“城市大脑”、区级“实战枢纽”、镇街“联勤联动”中心,将社区教育核心指标纳入城市运行监测体系,实现需求动态“一屏感知”,资源调配精准直达。深度链接数字党建、文化等六大应用系统,打破数据壁垒,构建互通协同的资源生态。社区教育深度融入基层智治体系,形成“需求感知—资源预警—智能决策—精准调度”闭环,应用贯通覆盖率达88.7%。
有了数字底座,资源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关键在资源供给优“服务力”。10个24小时无人值守图书室,154个智能图书馆实现区域全覆盖。在五洲书店社区教育实践基地,“彩虹数字共享阅读”平台精准服务青少年超5万人次。社区联手职业院校,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阅读空间,让名著科普“活”起来。整合“惠学九龙”公众号、重庆“乐渝学”小程序、国家终身教育平台等,打造线上学习矩阵。上线中医康养、职业技能等1167门精品课程,吸引2000余名居民注册,日均访问量超3000人次。开设“宠物经济与创业开店”等50余门接地气的课程,精准服务中青年,满意度达96%。“教师学堂”以文化人、“律师学堂”以法护人、“技师学堂”以技助人,深受居民欢迎。
资源到位,如何点燃持续学习热情?九龙坡区依靠活动载体激发“新活力”。针对老年人“用机难”,绘制发放《智能手机生活应用图解》2000余本,举办培训班20期,开展“一小服务一老”公益活动25场。巧用传统节日,开展“云端课堂+实体手作”融合活动154场。创新打造重庆市终身教育特色品牌“小人书·大世界——连环画里的文化故事”,运用“3D+”“VR+”技术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打造“书屋阅读+线下打卡+线上互动”新模式。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08日 第0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