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了还能转行吗?早在2015年,新加坡政府为帮助劳动者掌握新技能和实现技能提升,以重新开始职业生涯,推出了“技能创前程”计划。经过10年发展,新加坡逐渐构建起覆盖全民的终身学习生态,为劳动者应对数字化时代挑战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新加坡政府将“技能创前程”计划定位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核心战略。2015年,新加坡政府启动“技能创前程”计划,将原先的劳动力发展局重组为技能创前程局和劳动力发展局,分别专注于技能培训和就业。技能创前程局采用“个人技能账户”制度,为25岁及以上的新加坡人提供每人500新元的技能培训津贴。
2024年5月起,新加坡政府又通过“技能创前程进阶计划”,向40岁及以上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新加坡人额外提供4000新元的培训津贴,以支持其获得实质性的技能再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课程覆盖数据分析、智能制造、网络安全等新兴领域,共计7000门课程。这种“个人主导、政府支持”的模式,使劳动者技能提升从“被动安排”转变为“主动规划”。
同时,新加坡还搭建了“技能创前程”一站式平台。该平台聚合职业测评、课程推荐、就业匹配等功能,通过算法分析用户技能缺口和行业趋势。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总计约有105万人次使用过该服务。其中,36.92%的享受技能创前程局补贴支持的学习者,选择了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数字营销等领域课程,以匹配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值得关注的是,该平台与新加坡教育部推动构建健康数字学习生态实现数据互通,在技能培训中嵌入数字素养教育,要求课程设计必须包含“数字风险防控”模块。
新加坡“技能创前程”计划通过“政府统筹、教育支撑、企业联动”的协同治理模式,逐渐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的创新生态。
一是政府主导,推动跨部门协同和政策牵引。新加坡教育部、人力部与信息通信媒体发展局成立跨部门工作组,统筹制定《国家技能框架》,覆盖人工智能、绿色经济等重点领域,通过技能创前程津贴和企业培训补贴等政策工具,引导社会资源向战略性技能领域倾斜。新加坡教育部联合技能创前程局建立全国技能认证体系,确保培训质量与行业标准保持一致。
二是教育革新,实现技能培训分层供给和动态适配。依托“技能创前程”平台,各教育主体各司其职,协同促进国民技能提升和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综合性大学主要提供模块化“高阶课程”,包括面向领导岗位人员的人工智能、金融类课程,推动学术研究与产业转型需求紧密对接。专门学院主要提供应用型技术转化的“中阶课程”,包括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培训机构聚焦新兴领域和市场需求,推出“基础课程”,包括面向职业人群的急救课程等,实现危急时刻的快速响应。行业协会则主导行业技能标准制定,确保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同步。社区中心主要为社区居民如老年人、家庭主妇和青少年等,提供绘画、书法、插花、茶艺等类型的终身学习课程。社区课程通常没有政府津贴资助,但大多数课程免费或收费较低,确保弱势群体的课程可及性。
三是企业联动,积极推动共建产教融合生态。面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技术迭代加速的挑战,企业必须主动回应变革。技能创前程局提供的企业培训补贴,可帮助雇主抵销各种支持计划和课程90%的自付费用,促进企业将员工技能升级与企业战略转型深度绑定。例如,新加坡航空公司等企业通过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借助“技能创前程”平台,采取“定制化培训”方式,将员工技能升级与业务转型紧密结合。
根据新加坡人力部《2022年雇主支持培训报告》,“技能创前程”计划的实施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企业生产力提升方面,85.7%的企业报告员工工作效率提升,77.3%实现服务质量优化,69.2%增强了业务需求响应能力;在人力资本增值方面,超过60%的企业观察到员工技能升级、学习能动性和工作动力同步强化;在薪酬激励传导方面,51.4%的机构确认培训对员工薪资水平产生积极影响。总体而言,该计划通过系统性、结构性的技能培训,实现了企业效能与个体价值的双重提升。
新加坡“技能创前程”计划的实践表明,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不仅要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更要革新社会治理模式,推动所有利益相关者无缝协作,最终实现数字化时代的社会转型。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10日 第07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