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安丘市兴华学校致力于建设充满活力的校园、富有动力的教师队伍以及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群体的现代化学校。通过对国家政策的精准解读、培养目标的科学厘定、现存问题的深度剖析以及策略思路的精心构建,成功搭建起以学校为核心主体、家庭和社会为有力双翼的协同育人机制。
兴华学校基于自身的办学理念,结合学生多为企业工人子女和城中村居民子女的实际情况,以培养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少年为目标,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早在2009年,学校就围绕家校共育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发现了诸多问题:家长育人职责不清、理念落后、能力不足;学校对家庭教育专业指导不够,沟通不足;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健全,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成为协同育人道路上的绊脚石。为此,学校努力构建了“345”协同育人工作机制。
“3”即建立三支队伍: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梯队、榜样家长讲师团队、“小桔灯”志愿宣讲团队;“4”即搭建四个平台:学校平台、家庭平台、实践基地和社区平台;“5”即推进五大行动:“1+N”家校共育行动、兴志校园融合育人行动、阵地共建主题共育行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行动、协同共育多元评价行动。
学校首先厘清了校家社各自在协同育人中的责任,在此基础上,致力于解决家校共育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真正让“345”协同育人机制落地生根。
学校还搭建多个平台,努力拓展育人空间。
建强“三支队伍”,筑牢协同育人根基。学校通过价值引领促进梯队教师转换角色,聚焦真实问题,实施研训赋能,为家庭教育搭建有力的行动支架。由榜样家长组成的讲师团队开展的家庭教育宣讲已经惠及1.7万多人次,与市妇联等携手成立的“小桔灯”志愿宣讲团队,走进社区开展父母讲堂60余场。
搭建“四个平台”,拓展协同育人空间。一是学校平台,分年级制定和实施家庭教育清单,组织个性化指导。定期向家长推荐书单,开展家长课程并创新实施“五步教学法”,受到家长欢迎。建立校家“一生一档”,落实协同育人要求。二是家庭平台,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及监督,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三是实践基地,学校先后开发了28个实践基地,编写相应校本实践课程,定期开展红色研学、文化采风、访学联谊等实践活动。四是社区平台,积极用好社区和社会资源,开展社区亲子书屋、敬老爱老服务周等活动,同时以项目培训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探索欲。
推进“五大行动”,创新协同育人路径。一是“1+N”家校共育行动,深化家校合作。“1”指家长会,“N”指学校开放日、校长接待日、家长论坛、金牌家长讲座、特长家长进社团等活动。二是兴志校园融合育人行动,实现学科贯通。学校采取“自我独立、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的“三自”育人模式,通过社团和活动开展多维育人。三是阵地共建主题共育行动,开展亲子共阅读、家庭才艺展示等亲子活动,鼓励家长以微视频、微电影的方式记录家庭教育故事,开展班级育人沙龙、心理健康讲座、家长座谈会等校家阵地活动。四是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行动,分学段整合学科内容,创设让学生看得更远、想得更深的活动,开展跨学科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提升学生素养。五是协同共育多元评价行动,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形成主体多元、过程常态、全面联动的评价氛围,激励各方积极参与协同育人。
如今走进兴华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朝气蓬勃、个性鲜明的学生。教师的沟通能力与技巧、职业素养等也得到了全方位提升,教育视野与理念不断拓宽与更新。家长们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亲子关系也在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愈发融洽。学校有36名家长被评为市县级“智慧家长”,27个家庭荣获“书香之家”等称号。学校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成果获得了广泛肯定,并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作者系山东省安丘市兴华学校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27日 第0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