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个人适应社会飞速发展、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韩国实施学分银行制度,力图打破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学习者开辟多元学习路径。
韩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探索历程可追溯至1996年。彼时,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学分银行制具体实施方案,旨在为那些错失传统高等教育机会的群体开辟一条“零存整取”的学历获取途径。此后,该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2007年修订的《终身教育法》为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2008年,韩国设立终身教育振兴院,进一步推动学分银行制度的规范化发展。2021年,《终身学习振兴五年计划》提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社会”的构想。其核心政策目标是:借助学分累积机制,减少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对个体教育机会的制约,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促进终身学习,充分满足职场人士技能更新、青年技能发展和“尼特族”(非教育、就业或培训状态的群体)就业等需求,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终身学习氛围;推动产教融合,将企业培训课程纳入学分认证体系,加强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韩国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提供保障。其中,《终身教育法》和《学分认证法》是核心法律文件。《学分认证法》历经10余次修订,不断完善课程评估认证流程、学分兑换标准和特殊情况处理办法。例如,规定每人每年获得的学分不超过42分,并且要求不同类型课程(如一般文化课、专业课)需要按一定比例获取,以确保学习者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韩国学分银行制度通过构建三级管理架构、设计课程体系、打造认证体系、强化技术支撑,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与学习者自由流动的结合。其中,“中央统筹—地方执行—机构认证”的垂直管理体系,是学分银行制度顺利实施的保障。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负责制定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和学位授予标准,终身教育振兴院负责学生注册、学分审核和学位审批,16个市道教育厅作为落地枢纽,推动政策惠及学习者。
学分银行将课程细分为基础和专业学分,制定跨学段衔接规则,搭建起学段间对接的桥梁。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中职阶段侧重基础操作,为职业发展打基础;高职阶段重视工艺设计,培养专业素养;本科阶段聚焦研发创新,提升综合能力。学习者通过相应考核后,低学段的学分可抵扣高学段的部分课程学分,避免重复学习。“课程认证+考试认证+资格认证”的三维评价体系,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分获取途径。学习者可在1200余家认证机构修读课程,也能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来获取学分,还可凭行业资格证书、先前学习成果申请学分转换。终身学习档案系统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学习记录安全可靠。该系统不仅能记录学习情况、智能推荐课程,还便于学习者随时查询学习动态。
近年来,青年技能发展和就业问题在韩国社会备受关注。韩国试图通过构建“终身学习账户”,为青年技能提升和就业开辟路径。学分累积机制允许青年将正规教育课程、职业培训项目、行业资格证书乃至技艺传承等多元学习成果转化为标准学分,存入个人学习账户。针对因经济困难中断学业或高考失利的青年,学分银行提供“补偿教育”通道。学习者可通过夜间课程、在线学习或工作场所的实践培训获取学分,避免因传统教育体系的刚性要求而丧失发展机会。对于“尼特族”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学习,重新获得提升技能的机会。通过学分银行获得的学位和技能证书,成为青年进入职场的重要敲门砖。许多企业认可学分银行毕业生的能力,愿意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31日 第0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