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让阅读滋养高中生精神成长

发布时间:2025-08-09 作者:杨九俊 来源:中国教育报

“来吧,我的大学”丛书(全四册) 杨九俊 徐兴无 主编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献给高中生的青春岁月,我们编写了“来吧,我的大学”丛书。这是一套成长读本,也是文化读本,更是思想读本。它邀请正在走近大学、走进梦想的高中生们通过阅读“跟仁者学习,和智者对话,向贤者看齐,与勇者同行,成就卓越的自己”。

  2021年,唐江澎校长基于长期的思考和卓越的实践,提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唐江澎“四个者”“成全人”的教育,有一个重要特色是加强经典阅读。卸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后,唐江澎加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恰如该校校长徐扬生院士在这套书的序言中所说:“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破土打下第一根桩基的时候,我们就着力打下大学的另一根桩基,这就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有一个传统,就是力图把全人类的文明经典介绍给学生。”于是高中“成全人”的教育和大学通识教育在经典阅读这里形成契合点、衔接点,这套书便应运而生。

  “来吧,我的大学”丛书共四册,每册围绕一个主题,分为四个单元。这里仅撷取每册书具有灵魂意义的一段话,并列出单元名称,以呈现全书概貌:

  “终身运动者”。“强健的肌肉是欢乐、活力、镇静和纯洁的源泉。”(顾拜旦)单元名称分别为“无限之生”“逆着风跑”“飞翔的身心”“健康人生”。

  “责任担当者”。“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考,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单元名称分别是“掏出心来”“星汉灿烂”“家国与天下”“我们中的我”。

  “问题解决者”。“在我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时候,我这个在思考的人却一定是存在的。这样,我就有了第一条真理: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单元名称分别是“做一个思想者”“创新与创造”“科学是一种文化”“纸上得来终觉浅”。

  “优雅生活者”。“在我们这个流动的现代世界中,实践生活的艺术,使自己生活成为一件‘艺术品’,意味着投身恒常的转变,通过转变为与先前自己不同的人,不断重新定义自己。”(齐格蒙特·鲍曼)单元名称分别是“日常生活的颂歌”“充实之谓美”“光明在低头的一瞬”“仰观山川之美,俯察万物之妙”。

  这套丛书有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目标的全人性。无论是“四个者”还是通识教育,都指向人的全面素养,指向完整的人。黑塞曾说:“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徐扬生先生在序言中说:“知识的扩展可带来思想的扩展,知识背景广阔的人一定会比知识结构单一的人更有灵感、更富创造力、走得更远。”可见,我们想象的“全人”,不仅是平展的全面,还有深度的立体;不仅是空间性的,还是时间性的,面向未来的。

  二是选文的典范性。首先是经典性。经典阅读是人类文明、人类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莫砺峰先生谈读书时说:“孩子迟早要独自面对人生,独自迎接人生的风雨,所以一定要‘储药如丘山’,事先准备好精神武器。精神武器从哪里来?从经典中来。”经典让读者在原创性引发的“惊异”和熟悉性激活的“归乡”之张力中,享受具有美学意义的乐趣,滋养精神的成长。其次是广阔度。经典的选择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宏阔背景中展开,涉猎文学、哲学、历史、科学、艺术等众多领域,纵贯人类文明发展的漫漫历程。最后是时代感。一方面是研究“哪些经典的精神内涵在当下以至未来的情境中仍然具有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关注新技术的涌现和前所未有之大变革。唐江澎特地约请院士级科学家围绕科技和社会发展热点,为高中生们专门撰文,使不少章节成为风云激荡的时代投影。

  三是内容的联结性。无论是一套,还是一本、一个单元,都是有内在结构的。一套书,横向德智体美劳,纵向向未来。一本书,四个单元完整阐释一个“者”。以“终身运动者”为例,第一单元“无限之生”说身体,第二单元“逆着风跑”谈运动,第三单元“飞翔的身心”是运动与环境的“做”与“受”,第四单元“健康人生”是从文化心理维度阐说运动的文化意识。前两个单元侧重身体本身,后两个单元侧重身体与自然、文化的关系,渐次打开,逐步拓展。一个单元则是以三个左右的板块构成意义系统。

  四是情境的丰富性。第一是本书体例中的“工作坊”情境。每个板块都由选文和“工作坊”组成,“工作坊”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互动分享,协同“做事”。第二是主题的情境。每本书是一个大主题,每个单元又是一个主题。主题指向某一方面的文明因子和未来素养,希望在培养“新人”特质方面发挥作用。第三是语文学习的情境。全书是通识教育,但客观上经典阅读又必然是语文学习的题中应有之义,语文教材的呈现都是人文主题统领的,在若即若离的阅读之中一定会丰富语文课程的内容。第四是自由阅读的情境。这套书与语文的知识体系不形成捆绑,客观上创造了自由阅读的情境。读多读少,浏览深研,都是可以的,当“闲书”看亦无不可。徐扬生院士在序言中主张“人在年轻时,还是要读点‘闲书’”。因为没有指令,没有压力,“只有在读这些书的时候,你才会真正思考,才会探索问题,才能放松自己的心情,才能有触及灵魂的思想交融”。“多阅读会让你更有底气走向追求的目标,成就你‘excellence with a soul’——‘带着灵魂的优秀’!”这也是全体编写者的建议和期冀。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09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