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研究与宣传一体化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09 作者:翟博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一直以来,如何做好教育宣传工作是所有教育媒体人孜孜思考和不懈探索的重点。读罢《教育典案研究与宣传》(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一书,深有稇载而归之感。本书作者赵准胜曾兼职担任中国教育报驻吉林记者站副站长十余年,我以为,无论是他提出的“以深度宣传助推教育研究和教育发展”,还是他践行的“教育研究与教育宣传一体化”,都值得我们学习。

  “讲好教育故事”是全书的主线。作者的人物通讯并不追求文章的蹙金结绣、徜徉恣肆,他更重视行文的笔酣墨饱、不蔓不枝。他笔下的人物绝无刻板和教条,更多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工作者形象。

  优秀的记者总是能够在真实客观地宣传新闻人物时展示独特的视角,表达真实的感受。这既是教育叙事的魅力,更是教育宣传的力量。可以说,在对各级校长办学经验的宣传上,作者总是能以学者的视角,发现值得推广的典型。

  阅读的过程,也是与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心灵共振的过程。书中有“吉林最美乡村教师”胡娜,有“吉林好人”李素怀,有“稻花乡里话耕读”的王国庆,有“为学生成长涂上温暖底色”的成艳春,有“城乡一体化的‘棋子’”任国权,有“用画笔点亮乡村孩子未来”的王晓野,有入选“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的代俊东、王永彪等,他们都来自教育一线,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其中很多人物我也较为熟悉。如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的教育名家郑德荣,如启迪师生数学思维的“大先生”史宁中,如引领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的专家李元昌,如“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杜顺,如提出“率性教育”理论的“小学校园里的学者校长”于伟……虽然这些人物各大媒体都曾进行过报道,但作者往往能基于研究的视角去挖掘人物的新意——他们或是一个时期教育改革的代表人物,或是引领专业理论研究、教育管理的名家学者,次次视角不同、篇篇均有新意。

  本书以人物通讯为主,但又不局限于人物通讯。最后两个部分分别从“特色校园文化”“区域教改典型”两个维度对一些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区域教改成果进行了深度报道,使本书对教育的研究和宣传有了更为全面立体的关照。这些作品也都是作者深入基层、潜心研究完成的。如《以“教研力”提升“培训力”》《吉林省走活教师专业发展一盘棋》等,皆是他作为亲历者,深谙吉林省教育学院以教研和培训为主责主业,坚持践行教育研究与教育宣传一体化的成果。

  在教育宣传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是新闻时效性不强的窘境,类似社会新闻那样吸人眼球的突发事件较少,特别是在媒体传播介质不断创新的新形势下,教育记者是否应强化对教育领域的深入了解和报道?是否应加强学术素养,通过挖掘信息、分析数据、访问专家和实地调查,为公众揭示教育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想,这也是本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这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教育研究和教育宣传一体化实践的代表性成果。特别是本书的体例,每篇人物通讯都逐一补充了“导读”和“后续”,作者真实地还原了每一次调研采访的细节,剖析了写作时的内心感受,对教育研究和教育宣传工作都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09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