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推进产教融合赋能区域低空经济发展

为“空地协同”智慧网的编织助力

发布时间:2025-08-14 作者:见习记者 徐一凡 记者 魏海政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讯(见习记者 徐一凡 记者 魏海政)从下单到送达仅需3分30秒,起降误差不超过3厘米……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搭载AI网格码导航的无人机正“飞速”重构校园物流体系。近年来,莱芜职院率先投身“低空赛道”,探索出从低空路网起步的产教融合路径,为区域低空经济发展注入职教新动能。

  在物流领域,传统人工配送面临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有安全隐患等痛点。莱芜职院瞄准行业瓶颈,通过无人机搭载的4K摄像头与激光雷达采集地理信息数据,将无人机起降误差精准控制在3厘米以内,实现“厘米级”精准投送。

  低空经济的“起飞”离不开人才培养。前不久,莱芜职院2025年暑期无人机应用技术师资培训班开班,30多名来自校内外的“未来飞行家”齐聚。“通过这场培训掌握了很多电子遥控技能,更重要的是,这个活动让自己建立起了全新的行业认知。”长期做餐饮的王建兵说。在莱芜职院,低空经济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教学、研发、应用的深度融合。

  为推动课堂教学迭代升级,莱芜职院瞄准校企共建。目前,学校已有100余名学生参与系统研发与运维,孵化出“无人机4S服务”等创业项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2024级学生邓红浩,一直跟随教师深度参与前期三维图绘制及低空路网搭建,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低空经济人才”。他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积极的实践表现,承担了低空空域管控服务中心的宣讲工作,并获得北斗伏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认可。据了解,目前学校已联合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南低空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斗伏羲等机构成立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

  通过校园物流应用示范场景,莱芜职院正在构建育才、就业与商业的协同生态。今年3月以来,该校低空项目直接创造本地就业岗位6个,带动世纪城商圈整体营收增长40%,其中3家传统小吃店日均营业额从100元跃升至近千元,形成“岗位增加—就业增收—经济循环”模式。

  “学校以‘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为核心,构建起‘产业学院—管控中心—示范场景—培训基地’四位一体协同体系,探索出一条产教融合创新路径,为区域低空经济发展注入职教新动能。”莱芜职院党委书记孔祥敏说。

  根据低空学科产教融合规划,莱芜职院将以校园为起点,努力探索“15分钟低空生活圈”,力争实现生鲜配送、医疗急救等场景加速落地。在产业引领上,莱芜职院的低空实践将为济南申报国家低空经济示范区提供技术验证,助力山东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一张“空地协同”的智慧网络,正在悄然改变城市服务的未来图景。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14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