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民生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发布时间:2025-08-28 作者:孙文礼 来源:中国教育报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一重要论断,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把握了高质量发展与改善民生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要求。

  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民生置于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的重要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民生福祉摆在治国理政的首要位置,通过系统性推进脱贫攻坚伟大工程,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摆脱贫困的梦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必须始终把民生福祉作为衡量发展成效的标准,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以民生为工作出发点,彰显了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立场;以民生为工作落脚点,印证了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成效。唯有以民生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民生与高质量发展内在统一。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发展是破解各种难题、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断升级,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的特征,从优质教育和体面就业,到合理收入和宜居环境;从充实的精神生活到完善的医疗保障,再到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的追求不断迈向更高层次。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新发展理念,将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的人力资源、强大的科技能力、完善的制度体系等多方面的坚实支撑。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更好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民生与发展相互牵动、互为条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民生与高质量发展都不能脱离这一最大实际。改善民生要立足当前实际,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统筹规划,守住底线,突出重点,稳步前进,及时有效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统筹教育、科技、人才等战略性资源,以创新驱动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发展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螺旋式上升。民生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协调二者关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民生改善中推动发展,形成动态统一的良性循环。

  民生是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要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高质量发展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价值引领,积极关注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把民生问题解决好。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绝不能以牺牲民生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发展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民生利益,譬如发展经济项目时忽视生态安全,虽然可能取得短期成效,但会引发长期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最终损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民生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可以增进社会消费预期,有利于扩大内需,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民生不是“成本”,更不是高质量发展的负担;民生是“投资”,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全方位、多样化、多层次的民生需求能够使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更有活力。当人民群众拥有了稳定收入,就有能力消费;当后顾之忧得到更好解决时,就更敢于消费,市场活力会不断增强,国民经济循环也会更加畅通。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会更加热爱生活,从而调动生产积极性和创业热情,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激发创新活力,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要缩小地区、城乡和群众间的差距,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凝聚发展共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动力。

  民生是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标准。必须坚持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生活品质是否切实提高,是检验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民生是否得到保障和改善,能够反映高质量发展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检验发展成果是否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衡量发展是否持续健康。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民生改善翻开新篇章,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逐步变为现实。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才能让美好生活的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8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