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河南济源示范区以“阳光分班”助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规范管理为翼 推动优质均衡

发布时间:2025-08-29 作者:程盛 来源:中国教育报

  区域简况

  济源示范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19所,在校生16.5万余名。近年来,河南济源示范区充分发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体制优势,大力实施教育强市战略,成功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

  河南济源示范区积极响应教育部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号召,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重大民生工程,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均衡师资力量配备、实施“阳光分班”,探索出提升教育质量的新路径。

  优化资源布局

  夯实教育发展根基

  秉持教育优先保障理念,济源示范区构建起教育经费投入市镇(街道)两级分担机制:市财政奖补资金发挥撬动作用,激发镇(街道)投入积极性。近3年,济源示范区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超20%,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共计72.44亿元。

  面对人口流动,济源示范区在城市学校扩容上发力:新建济源一中初中部、济源实验小学等校,改扩建济水一中、黄河路小学等项目,新增学位1.5万个。同时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合并微小班级54个,完成70余个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农村校舍维修改造项目,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以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建设为契机,济源示范区推进集团化办学:成立“济源五中太行路学校”教育集团,开启跨学段集团化办学;组建玉泉教育集团,实现中心校与市直学校集团化发展的突破;成立轵城实验中学、轵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探索乡村学校发展路径等。

  均衡师资配备

  加快缩小校标差距

  为给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活力,济源示范区强化编办、人社和教育部门协同,近3年新招录公费师范生76名、招聘“双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88名、引进“归雁计划”教师69名,充实教师队伍。

  为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和校长、教师交流,解决义务教育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济源示范区针对农村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现象,探索体音美等学科教师“走教服务”。近3年全区教师交流轮岗900余人次,骨干教师占比21%,带动了薄弱学校师资水平提升。

  济源示范区坚持引培并举,实施“校长领航计划”“教师领军计划”,构建起“国培”“省培”“市培”“校本研修”四级联动机制,创新“基层点单、部门做菜”服务模式。目前,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共成立了8个名校长工作室、96个名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坊)和16个省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区域内开展的“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养出11名河南省青年骨干校长,以及中原名师6人、中原名师培养对象2人、中原教研名家1人、省级骨干教师492人、省级名师125人、市级骨干教师951人。

  实施阳光分班

  破解择班难题

  济源示范区落实规范管理要求,印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阳光”分班通知》,坚持分班“方案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各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公示分班方案,编班过程邀请新生家长代表、教体局纪检工作人员等参与监督,编班结束后及时公示编班信息。

  按照“双随机”原则,先随机确定学生,再随机确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团队,均衡班级学生数量、男女比例和各学科任课教师配备,杜绝重点班、实验班。编班结束后,师生名单不再变动,确保公平公正。

  济源示范区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契机,畅通举报渠道,对分班进行全流程监督,查处违规违纪行为。2024年,全区9942名初中新生和10132名小学新生全部实现“阳光分班”,获得家长和社会赞誉。

  济源示范区将持续深化现有教育改革举措,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适时调整学校建设规划,确保教育资源始终与学生需求精准匹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县管校聘”改革和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同时,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招生管理上,持续完善“阳光招生”机制,强化对招生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教育公平和学生权益,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坚实力量。

  (作者系河南济源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教育工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9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