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人民始终站在道义与时势一边,始终站在正义与和平一边,不断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注入确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惧艰苦危难、坚持自立自强的政治自觉和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史为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中国贡献。
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
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崇尚和谐,更是一个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英勇抗争,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承担起抗击侵略、救亡图存的民族重任,发表一系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的宣言、决议,最早号召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武装抗日斗争,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1933年,中国共产党整合分布于东北各地的抗日武装,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随后将其改组为东北抗日联军,有效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进一步激发了全民族统一抗战的信心和决心。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领导北平学生开展大规模抗日爱国活动,揭露了日本侵占华北进而独占中国的阴谋,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激发了中华民族共同抵抗侵略者的爱国热情,极大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转为全面抗战,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呼应配合下,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遭受多次重创。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歼灭日军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战期间,中国人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迷茫到坚定的探索过程,深刻证明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正确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洛川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8年,毛泽东针对甚嚣尘上的“亡国论”、“速胜论”,在《论持久战》中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科学洞见并预言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特征并认为抗战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进而针对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持久战的理论方针和作战策略,为抗日战争指明了正确道路。此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壮大抗日武装力量,领导开展游击战争,陆续建立起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的抗日根据地,在东北、华北、华中等地歼灭大量日伪军,使敌后战场逐步转变为抗日主战场。1937年8月至1938年10月,八路军作战超过1500次,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使华北日军交通陷于瘫痪,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战的信心。随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经过大规模反攻作战,继续给予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有力推动抗日战争走向全面胜利。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自立自强,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不仅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
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深刻昭示,中国人民崇尚正义、爱好和平,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谱写了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的壮阔史诗。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自立自强民族底色的充分彰显,也是中国人民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生死较量的坚定选择。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作出的英勇功绩和重大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人类正义事业的史册上,成为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不懈奋斗的精神财富。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为戒;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如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联合国权威和国际规则受到冲击,全球治理赤字扩大,“新冷战”危局暗流涌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一些国家至今仍未摒弃冷战思维和霸权逻辑,在国际外交中奉行本国利益至上的单边主义思想,热衷于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甚至美化侵略历史、逃避历史罪责、制造地区动荡,逆历史潮流而动,严重破坏国际和平环境。世界各国又一次面临“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是所有国家都必须作出的现实抉择,也是关乎人类未来前途命运的历史课题。
在风云激荡的世界变局中,中国人民始终站在道义与时势一边,始终站在正义与和平一边,不断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注入确定性。新时代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积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交往中坚守正道、伸张正义,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大力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在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卫生健康、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上主动担当作为,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不会延续“国强必霸”的发展逻辑,而将始终顺应和平发展、文明进步的历史潮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中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从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中汲取的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更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要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继承和发扬新中国外交核心原则和优良传统,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回答好“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实践性,其目标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在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局部冲突频发的今天,更要以这一科学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积极探索、锐意创新,为应对全球挑战、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二,要以自身发展为前提,为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基础保障。历史表明,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大多数时期都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近代以来却饱受欺凌,归根到底是因为缺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国防实力作为现实支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离不开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因此,要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坚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第三,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既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将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身使命。以往在全球范围内盛行的殖民主义、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为世界人民带来了深切苦难。中国作为一个国际影响力日益显著的大国,主动承担起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责任,将世界看作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此,要坚持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坚持对话协商、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绿色低碳,为世界共同发展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吉林大学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1日 第0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