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中的小妖怪。
於水在电影《浪浪山小妖怪》首映礼现场。
2025年暑期档,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爆火,赢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几只无名小妖怪,组成冒牌取经团,以小人物的自我修行引发观众思考与共情,大家直呼“笑着笑着就哭了”。作为我国首部登陆IMAX的二维动画电影,其“笔墨入境”的中式美学也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审美盛宴。电影累计票房已突破10亿元,成功问鼎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票房冠军。
《浪浪山小妖怪》的导演、编剧於水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动画艺术系教师,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水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他始终坚持独立动画创作,用专业视角和温情关怀,为国产动画电影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草根视角重构经典神话
“浪浪山”的故事要从两年前说起。
2023年初,国产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火爆全网,首集《小妖怪的夏天》中,打工仔小猪妖的一句“我想离开浪浪山”让无数网友共情落泪。而在短片制作的同时,导演、编剧於水就已经开始了电影剧本的创作。他介绍,曾经想过把电影做成短片的扩展或续写,“但是今天的观众还是需要新东西”。
电影剧本的创作花了一年时间,所有分镜画面都由於水亲手绘制,造型设计同步进行,随后进入工程庞大的中期制作。“核心团队虽然人数不多,但跟我们一起合作的是遍布全国各地的优秀动画团队,大家同心协力,为了创作出心目中的优秀动画作品而努力。”於水如是说。
最终,观众在大荧幕上看到了短片的“平行宇宙”《浪浪山小妖怪》。在电影里,小猪妖终于走出了浪浪山,拉上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组成了一支取经“拼好团”。一句“唐僧师徒能去,我们为什么不能去?”既是无名之辈的憧憬和挣扎,也是出走的勇气和骨气。经历各种磨难,他们最终完成了心境的成长和转变,取得了自我追求的“真经”。
“换位思考”是於水在动画创作中一以贯之的理念。“我们很容易对一些事物形成刻板印象,”於水表示,如果重新审视西游世界,“那些妖怪,尤其是寂寂无名的小妖怪,他们一定是坏的吗?他们有自己的苦恼吗?他们有父母吗?”从这一点出发,於水选取了在过往影视作品中总是作为“边角料”的小动物作为主角,希望通过它们展现普通年轻人的故事与困境。
“作为高校老师,我时刻与年轻人在一起,知道他们的迷茫和焦虑,也了解他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摇摆。”於水说。正是从底层小人物的视角出发,讲述他们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小妖怪的经历才唤起了最大程度的共鸣和共振。如网友热评所说,“它们是取经的冒牌货,也是人生的真主角。”
从2023年《中国奇谭》20分钟的惊艳亮相,到2025年《浪浪山小妖怪》118分钟的大银幕绽放,於水创造性地以草根视角重构经典神话,通过平凡个体的挣扎与成长,有效探索了经典改编动画的路径。“於水老师创作时总是想到为大众服务,注重一部作品的社会价值。”电影核心主创之一、北航毕业生宋晔说。
将中国气派融入动画创作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雷音寺的罗汉们,虽然在电影中只出现了几秒钟,但每一个都有讲究。”北航本科生王笑然参与了《浪浪山小妖怪》的制作。她说,自己在角色设计时参考了山西省崇庆寺、双林寺的十八罗汉像。
“火眼金睛”的观众还在电影里的庙宇楼阁上发现了山西古建筑的影子:五台山佛光寺、晋祠水镜台、浑源永安禅寺……作为山西人的於水,致力于把韵味十足的中式审美融入到作品中。
“每次去采风看到这些古代建筑,就如同跨越时空,与那个时代的工匠对视,这种令人震撼的共鸣让人想要落泪。”为了将小雷音寺的庄严呈现出来,於水曾去山西五台县佛光寺采风,直到现在,他仍清晰记得当时的感受:“爬上一段陡峭的台阶,眼前出现一个庞大的木构殿宇,蓝天白云下,能看到对面的五台山,那一刻我特别感动,一下子就懂了古人的感受。”
然而,如何将这种中式的审美感受呈现出来?於水和团队决定采用水墨风背景。这几乎没有工业化的现成经验可用。“既要让基础透视、光影结构符合写实逻辑,也要融入国画的写意韵味,这其实是我一直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於水说。
电影制作期间,团队决定从零开发一套水墨画风的教学模型,他们花了两个月时间开发背景绘制模板,又用一年多时间不断打磨细节,从山石树木等造型绘制,到颜色晕染步骤、勾线方式都做了规范。这个过程中,北航师生团队成了核心力量——以“学长带学弟学妹”的模式探索一条中式动画美学的呈现方式。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是於水进行动画片创作和教学时秉持的重要原则。在他看来,这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是展示传统符号,如中式建筑、灯笼等;第二是呈现中式审美,像留白技艺和水墨画;第三是体现中国人的处世方式和民族性格。”因此,《浪浪山小妖怪》不只有中式建筑、有水墨画风,更有母子间的亲情、孩子对家人的报喜不报忧以及“小妖怪们”最后选择舍生取义等引发观众深层共鸣的中国故事。
在於水的影响下,他的学生在创作中也会不自觉地融入中华文化元素。如《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小门神》等电影主创米粒、新版动画《舒克贝塔》导演黄湘南、《哪吒2》出品方光线动画美术总监莫矜……在这一批中国动画新生力量的参与、推动下,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艺术精品正在不断涌现。而在中国动画行业,北航毕业生已成为一张闪亮名片。
用“知行合一”培养学生
在北航,於水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水哥”。大家都说,“水哥”的课一点儿都不“水”,“干货很多”“收获很大”。因为自己身处动画艺术创作第一线,於水始终坚持将创作实践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总能为学生们带来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和创作理念。
学生武昊静还记得,在剧本写作环节,每个剧本於水要看两次,学生需迭代出三个版本,后一个版本要比前一个更加完善。“分镜创作也是如此,以剧本为文本,进行两三次迭代。这样强调创作过程,通过翻转课堂,让师生在交流中不断改进作品,解决诸如看不懂、表达有歧义或寻找更好镜头表现等问题,通过实践让作品达到更好的效果。”
於水认为,“动手实践、知行合一”方能培养出新时代动画人才。在《浪浪山小妖怪》的创作中,就有杜伟、宋晔、武昊静、杨蕾、王笑然、李金秀、程宽等多名来自北航新媒体学院的毕业生、在校生承担核心创作任务。於水还曾组织学生为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创作动画系列短片,与新浪新闻合作上线后,观看量突破400万。“在实践中,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艺术审美和专业能力,也能引导他们树立家国情怀。”於水说。
如今,於水指导的学生作品获得国内外重要奖项300余项。其中,不乏连续两年入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的作品,还有两次获得安妮奖最佳学生作业提名的佳作——安妮奖学生提名每年仅在全球范围内评选5人,这份成绩实属不易。
“水哥是一位非常有趣、平易近人的老师,还是一位能画设定、能写剧本、能做动画,甚至能演戏、能配音的全才导演。真的非常幸运能够遇到水哥这样的良师益友!”武昊静说。
於水表示,创作不会停止,自己会不断努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未来计划把创作的第一手经验更加及时地反哺到教学和科研当中,做到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不断精进教学和科研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6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